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空孔直眼掏槽成腔模型理论与实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林大能  陈寿如 《岩土力学》2005,26(3):479-483
空孔直眼掏槽是隧道或井巷掘进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典型空孔掏槽炮眼布置,分析了掏槽眼爆破形成空腔的物理力学过程;建立了空腔形成的物理和力学模型;研究了腔内碎石在高压爆生气体作用下的抛射过程;得出了空腔尺寸的理论计算方法。槽腔岩石介质破碎和外端部漏斗形成取决于掏槽眼装药爆炸动作用;碎石的抛出率与炸药性质、岩石性质和爆破参数有关。理论分析与在某矿进行的48次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32.
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耀儒  杨强  薛利军  周维垣 《岩土力学》2007,28(9):1894-1898
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能反映岩体中实际的应力分布,而基于有限元的强度折减系数法在判断收敛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多重网格法,分别建立用于有限元计算的结构网格和用于计算滑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滑面网格,可以方便地获得任意滑面或滑块的稳定安全系数,从而将非线性有限元和极限平衡分析结合起来。为了提高计算规模和计算精度,采用有限元并行计算程序TFINE.Pfem进行计算,分析了网格密度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并应用于锦屏高边坡的稳定分析中。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由于考虑了计算过程中的非线性应力调整,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比刚体极限平衡法偏大,而且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3.
基于粗细网格的有限元并行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朝江  张武 《岩土力学》2006,27(5):807-810
并行计算己成为求解大规模岩土工程问题的一种强大趋势。探讨了粗细网格与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结合的并行有限元算法。从多重网格刚度矩阵推得有效的预处理子。该算法在工作站机群上实现。用地基处理时土体强夯的数值模拟分析进行了数值测试,对其并行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并行加速比和效率,是一种有效的并行算法。  相似文献   
134.
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地理环境演化既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形成演化的特点,还以纵向岭谷地貌、水系形成演化等影响本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三江并流区经历了古新世中新世地表夷平准平原阶段,中新世末第四纪初的岭盆谷形成发展阶段(高原发育期),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现代水系峡谷、纵向岭谷和垂向气候形成等几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现今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通道阻隔效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135.
张富有  刘汉龙  崔艺斌 《岩土力学》2006,27(11):1927-1930
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并联基础隔震结构层间最大位移的概率统计特性,导出了其均值和均方差的计算公式。选用一个采用并联基础隔震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数值算例,通过地震随机响应分析,得出了隔震结构各层层间最大位移的均值及均方差响应,通过增大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与隔震结构自振频率的比值以及增大隔震层的摩擦屈服剪力都可以降低隔震层最大位移的均值响应。  相似文献   
136.
张富有  常业军  朱玲 《岩土力学》2006,27(Z2):743-747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是由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并联组合形成的隔震结构,结构中两种型式的隔震支座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降低隔震结构的造价。由于两种隔震支座竖向刚度的不同,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发生水平位移时,将引起轴力由橡胶隔震支座向摩擦滑移支座转移,这种轴力的重新分配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使系统可以根据水平地震作用的大小来改变系统本身的耗能能力。根据合理的假设,推导了该种结构隔震支座的轴力随水平位移的变化关系,得出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力与位移曲线呈蝶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7.
CGCS2000精化及其全球拓展需要采用最新的模型,处理长期积累的大型GNSS观测网数据,大型GNSS网联合、快速和协同解算是空间基准精化、维持与服务的重要技术方向.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以并行计算、云计算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技术逐渐成为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首选方法.针对海量、多源、异构GNSS数据在解算处理与平差分析等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8.
The Markov chain random field (MCRF) model is a spatial 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modeling categorical spatial variable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However, this approach tends to be computationally costly when dealing with large data sets because of its sequential simulation processes. Therefore, improving its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run this model on larger sizes of spatial data. In this study, we suggested four parallel computing solutions by using both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and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 for executing the sequential simulation algorithm of the MCRF model,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nonparallel computing solution on computation time spent for a land cover post-classification. The four parallel computing solutions are: (1) multicore processor parallel computing (MP), (2) parallel computing by GPU-accelerated nearest neighbor searching (GNNS), (3) MP with GPU-accelerated nearest neighbor searching (MP-GNNS), and (4) parallel computing by GPU-accelerated approximation and GPU-accelerated nearest neighbor searching (GA-GNN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four parallel computing solutions are at least 1.8× faster than the nonparallel solution. Particularly, the GA-GNNS solution with 512 threads per block is around 83× faster than the nonparallel solution when conducting a land cover post-classification with a remotely sensed image of 1000?×?1000 pixels.  相似文献   
139.
对遥感地貌进行识别,近年来一直是遥感图像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识别遥感影像具有比传统方法更高的准确率和稳健性。针对遥感影像中目标复杂度高、特征信息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遥感图像识别算法,即将并联注意力机制(CS)和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借助弱监督学习来辅助训练。同时采用双损失函数来缓解数据过拟合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总精度为98.35%,Kappa系数达0.95,优于其他深度学习算法,能有效地识别出自然地貌。  相似文献   
140.
计算机集群技术的出现为倾斜摄影测量中实景三维自动化建模时遇到的计算资源匮乏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本文论述了集群在实景三维建模中的两种应用模式:基于物理并行计算的集群和基于逻辑并行计算的集群;阐述了在逻辑并行计算的集群模式下ContextCapture软件进行实景三维建模的流程;提出了该集群模式下子测区划分的5个原则:起降点原则、飞行高度原则、建筑物密度/植被密度原则、最大计算量原则、航线角度原则,并有效控制了划子区后的精度问题。最后,本文利用实验室多台普通PC机实现了某测区实景三维集群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自动化建立模型精度满足测区需求,可有效加快自动化建模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