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7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604篇
测绘学   1876篇
大气科学   731篇
地球物理   481篇
地质学   703篇
海洋学   733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482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总结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层次、模型、结构及其特点.归纳总结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方法,目的是提高多光谱影像分辨率的同时保持色调不变,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在已知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和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的基础上,模拟生成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本文介绍了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系统阐述了几种常见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2.
1∶500,1∶1000,1∶2000系列数字化测绘产品按其生产工艺和用途的不同其精度规格也不尽相同,但产品的精度状况始终是测绘生产部门与用户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列举了现行有关规范的相关精度指标、规格,并结合产品的用途、特点和测绘生产的实际,简要阐述精度目标的控制与实现过程,对测绘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叙述了GPSRTK接收机校准检测试验场建设的方法,介绍了GPSRTK接收机校准检测的步骤,提出了GPSRTK校准检测的项目和结果判定方法,为未来的GPSRTK国家检定规程的出台做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64.
QuickBird影像制作1:10000DOM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测绘,针对QuickBird影像制作1:10000 DOM的方法,从正射纠正的三种不同方式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分析了利用外业控制点或者在原有DRG、DOM上选取控制点制作DOM的方法、精度、工作量,总结提出了方便、快捷、实用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5.
基于增强型GPS的自适应UKF实时星间相对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的星间实时相对定位是卫星编队飞行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以双星编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GPS双频P码、双频载波相位以及星间距离观测信息的自适应UKF、实时相对定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EKF方法,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滤波稳定性及相对定位精度,而且,星间测距信息的引入能大大减少整周模糊度判定所需的历元数。  相似文献   
66.
作为GPS/重力边值问题理论及方法的应用,在对GPS/重力方法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N区的600个GPS/重力数据和48个高精度GPS水准数据,计算出该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通过拟合法和系统差直接改正法进行的精度分析表明,应用GPS/重力数据结合水准方法确定的该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达到厘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67.
倒Y形竖井联系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小直径竖井联系测量中取消联系三角形,改用单根钢丝定点,全站仪引测高程的施测方法。  相似文献   
68.
关于海平面上升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梦熊 《地学前缘》1996,3(2):133-140
沿海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对地质环境进一步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温室效应”引发的海平面上升,使各种地质灾害更加激化。文章详细探讨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素,理论海平面与相对海平面升降幅度的评估,以及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地质环境效应与相应的防治对策,特别强调控制沿海城市地面沉降,以减轻海平面相对上升造成的危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Zooplankton collected from vertical net tows were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from 98 lakes from the Interior Plateau of British Columbi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salinity and ionic composition (pH and Mg) of the lake-water made major and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rst two ordination axes (=0.42 and 0.11 respectively,P<0.05). BothArtemia franciscana andMoina hutchinsoni had their highest relative abundance in meso-hypersaline waters. However,Artemia franciscana preferred waters that were higher in Mg and Ca, whileMoina hutchinsoni was found in waters that were lower in Mg and Ca. Similarly, at intermediate salinities,Daphnia pulex and the calanoid copepods preferred waters slightly lower in Mg and Ca, whereasCeriodaphnia laticaudata andSimocephalus spp. were relatively more common in waters higher in Mg and Ca. Because the freshest lakes studied varied much less in ionic composition, the zooplankton in these lakes did not show a preference to ionic composition. As expected, multi-generic groups, such as the calanoid copepods, cyclopoid copepods and nauplii, had wider tolerances to conductivity than groups identified to lower taxonomic levels. Significant weighted-averaging regression and calibration models of conductivity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zoo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from the study lakes (r 2=0.56,P<0.05). Samples composed largely of multi-generic taxa yielded the worst estimates of salinity in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zo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may be developed into a useful proxy for paleosalinity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70.
论Eppley PIR精密红外辐射仪的测量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红外辐射表(PIR)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讨论了测量精度及有关影响因素,比较了粗测和精测两种方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精度范围以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同时也给出了一些特定场合下的测量实例及提高测量精度的具体方法。分析表明:精测方法具有很好的测量精度以及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粗测在限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测量简单、换算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精度尚能满足一般要求,但在限定的温度范围以外,测量精度急剧恶化。在影响测量精度的各因素中以温度响应中表体热辐射测量的影响最大,在粗测方法中表内电池的性能与测量精度关系重大。强烈日射对测量精度有一定影响,经订正后可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