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用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清水沟流路北汊入海口海域的潮流泥沙扩散和河口淤积延伸方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流速场分布,泥沙扩散浓度分布及淤积厚度零米线的范围及河口淤积延伸方向等方面探讨了入海泥沙对东营港的影响。结论认为如果按此口门入海,入海泥沙不会对黄河海港产生直接淤积影响。  相似文献   
42.
高黎贡山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的横断山脉南段,是大理一瑞丽铁路(大瑞线)的必经之地,地形起伏大、构造复杂、活动性强,高黎贡山隧道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其地质选线的最大困难就是对隧道深部构造环境的了解,特别是缺少对与地热、地震等联系紧密的深部地质构造的认识.为此,本文以大地电磁方法为手段,以高黎贡山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滇西龙陵地区高黎贡山隧道越岭段两条大地电磁剖面数据的处理解释对研究区的地壳电性结构特征进行了勘探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间关系的分析,根据隧道主要断层地质条件设计了三维垂直断层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开展正演模拟研究发现,测点点距、位置与横向分辨率密切相关,点距越密,分辨率越高,测点位于断层在地表投影位置能有效提高分辨率.采用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对两条剖面上各测点的二维偏离度和电性走向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剖面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数据进行了二维NLCG联合反演研究,揭示了沿剖面的腾冲地块、龙陵一瑞丽断裂带及保山地块10 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剖面CD电性结构呈现区域构造的三分性,腾冲地块电性结构成层性较好,保山地块成层性较差,两者均以中高阻电性特征为主,中间夹龙陵一瑞丽断裂带,电性结构反映从3 km深度以下存在几乎近于直立延伸的低阻带,推测为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滇西段丁青一怒江缝合带的反映;剖面AB共划分了6条与工程密切相关的深部隐伏断裂,结合地震地质、地表地质及龙陵地震深部背景研究,推测F7-3断裂为1975龙陵7.3级地震断裂;从地表黄草坝断裂开始向下延伸,有一条发育最大深度约为4 km的低阻通道,推测为地热断裂深循环通道,其与黄草坝断裂共同控制研究区地下热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在高黎贡山隧道线位位置形成了一个相对低温通道,为隧道方案成立的关键工程地质条件.勘探结果表明:滇西龙陵地区地壳电性结构有效的反映了高黎贡山隧道深部隐伏断裂和地热断裂深循环通道等深部构造特征,为大瑞线隧道工程地质选线提供了深部地质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路由区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浅层沉积结构的探测及对其自然环境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中韩两国之间选择了一条条件最佳的光缆路线,并对其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4.
介绍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生成的三维可视化图进行相关的地质要素判读和铁路选线,分析对比线路工程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基于分群管理、群首备份、链路冗余、链路修补的二代导航卫星网络组网结构,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GEO星层、MEO星层、地面节点联合组网的抗毁路由算法(DRRA)。基于二代导航动态卫星网络中卫星移动的动态卫星网络中,提出的DRRA算法在定位信号稳定、数据包路由抗毁、数据包路由最短延时等方面具有优势,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构建表现机场腹地与其航空运输网络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明确“二三产业总产值/总人口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通航机场数/航班密度/通航里程”2个变量组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腹地陆路交通网络和机场航空运输网络,列出机场陆域可达性和航线可达性的数学表达式,并基于乘客的主观感受组合2类可达性指标得到区域航空运输可达性指标,将该指标作为比选机场空间布局方案的标准。以烟台/威海地区为例对不同机场布局方案的场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的需求形态下烟台/威海地区应设置1个机场,以使旅客享有较好的航空运输服务,使整个区域的航空运输可达性最优。  相似文献   
47.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林  汤云云 《地理科学》2014,34(1):10-18
以珠江三角洲(下称珠三角)都市圈国内主要客源地2009~2011年度中国100强旅行社官网旅游线路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研究了珠三角都市圈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及目的地类型,发现:① 珠三角都市圈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总体上以营区基地式和完全环游式为主。不同客源地旅游者行为模式差异较大,广东省内旅游者以单目的地式和港澳小环游为主,其余客源地旅游者多采用营区基地式、往返式、区域环游式和完全环游式等旅行模式;② 珠三角都市圈各城市在旅游线路中出现的频次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3个等级层次关系,不同城市在大小珠三角都市圈以及不同客源地旅游线路中的角色与地位不同,据此得出珠三角都市圈各客源地的空间行为模式图;③ 比较大小珠三角都市圈在空间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发现港澳与珠三角地区在旅游发展上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实现三地旅游一体化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48.
北极航线的世界航运网络格局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冰洋冰层的加速融化,引发了世界对北极航线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北极航线全线贯通之后,将会对当今世界航运网络格局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世界航运网络格局的内涵和现状,随后讨论了世界航运网络格局的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北极航线通航后对世界航运网络格局的影响,进而提出北极航线通航后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9.
FHD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电磁波干扰和电源高频谐波干扰是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主要干扰源;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探头、分量线圈、供电系统及通信线路是主要的干扰途径。作者着重对干扰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观测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并分别对探头及信号输入通道、分量线圈、供电系统、通信线路、仪器电路、仪器控制软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抗干扰设计,新设计提高了分量核旋观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0.
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重心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比分析我国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投资重心、人口重心演化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造模型并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产业重心移动不仅受产业产值大小及方差的显著影响,而且受经济、投资以及人口变量的总量大小及方差的显著影响,而增长速度对产业重心移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