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与地图的独特分析功能出发,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对地理空间信息及其可视化的要求和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时期的地理空间数据而言,不仅要求内容更全面更详细、表达更直观更仿真、建模结构化或实体化,而且要求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融合、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融合、过去数据与现在数据融合、现在数据与未来数据融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22.
交通系统地震应急智能辅助决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交通系统地震应急智能辅助决策的技术方法,初步完成了基于Arc View GIS的城市和区域交通系统地震应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323.
论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李德仁 《遥感学报》2005,9(5):513-520
从近年来兴起的网格(grid)技术和信息网格(inform ation grid)出发,研究地球空间信息(Geo-spatialinform ation)领域中如何在网格环境下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升华以及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服务。提出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两个层次的概念。广义空间信息网格是指在网格技术支撑下空间数据获取、更新、传输、存储、处理、分析、信息提取、知识发现到应用的新一代空间信息系统。狭义空间信息网格则指在网格计算环境下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是广义空间信息网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试图给出这两个层次的空间信息网格的定义、任务及其组成。并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4.
薛涛  史玉金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地学前缘》2021,28(4):373-38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构筑物模型的自动融合。最后根据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三维建模。本文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局部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中。  相似文献   
325.
The Mass Rapid Transit (MRT) is one of the major mode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Singapore. Understanding the mobility patterns of MRT passengers has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s a city-state with a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Singapore provides a representation of balanced urban dynamics that informs smart urban planning.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and visualized (using both static maps and dynamic web map application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ingapore's MRT commuting patterns before the COVID-19 pandemic (January 2020) and during the first outbreak (May 2020) and the Omicron wave of the pandemic (February 2022), using MRT smart card data.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ssenger flows of individual MRT stations and the nearby land use type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Singapore's MRT commuters match the polycentric urban structure. In addition to central areas, several regional centres were identified as passenger hotspots in multiple time periods. Furthermore,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pandemic,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the ‘circuit breaker’, there was a major decline in MRT passenger flows and a decrease in average MRT commuting distances during weekend/holiday peak hours. Lastly, correlations between passenger flows of MRT stati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nearby land use types have been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326.
作为政府管理的基础单元,地理实体的构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地理实体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基于上海市“智能化全息测绘”实践经验,阐述了面向城市级应用的地理实体构建范围;以院落和房屋两类典型实体为例,分析了其数据特点,探索了其构成内容及构建规则,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实体的构建和智能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7.
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高级阶段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金课”的时代性、前沿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团队对数字城市通识课程进行了拓展,加入了在数字城市基础上实现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理论和大量应用案例,并将其重构提升为智慧城市课程。在重构建设过程及教学实践中,将爱国主义情怀、个人三观树立、社会道德素养、专业伦理意识、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理论与应用案例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及爱岗敬业精神。此外,课程还突破性地融入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模式,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敢于创新及其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投身于智慧城市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工作,进而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328.
探索地铁乘客出行目的识别方法,有助于突破智能卡数据(Smart Card Data,SCD)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局限性,提升SCD在交通出行研究、交通发展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融合多源地理大数据,基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时空间互动理论,以北京市居民地铁出行为例,在交通出行调查数据中提取5565个地铁出行样本及其对应的出行目的和出行特征相关变量。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得到各样本起止站点的土地利用特征相关变量,形成包含每次地铁出行的出行目的、出行特征、土地利用特征的地铁出行数据集。使用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地铁出行数据集进行训练完成的分类器对SCD记录的每一次地铁出行进行分类,获得该次出行的出行目的及其不同目的地铁出行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识别方法可有效预测地铁乘客的出行目的,其中,“上班”、“回家”2类出行目的的预测准确率均超过90%;纳入土地利用特征相关变量可显著提升RF分类器预测准确率,印证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时空间互动理论。鉴于当前SCD的可获取性逐渐提高,该项技术在居民地铁出行监测与预测、地铁线网布局和地铁周边土地利用规划等实践方面,具有很强的推广性,有助于更全面地认知大城市居民的地铁出行行为。  相似文献   
329.
欧善国  彭晓丹  凌洋 《气象科学》2022,42(2):270-278
基于国家对农业信息化数字农业发展要求,以及广州都市农业发展需求分析,探讨了广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建设规划,重点探讨通过可视化建模方式,以及通用算法和集合算法,方便业务人员自行构建农业气象业务应用模型;采用CiteSpace技术构建农业气象知识图谱,实现“惠农”AI互动;通过Scrapy网络爬虫技术、Spark ML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病虫害图像识别与趋势分析;应用基于GIS二三位一体化技术实现精细化的气候资源区划、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采用Web系统与微信混合式服务方式,提供多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旨在以平台为载体,通过农业气象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和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风险有效转移,有效保障广州都市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