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365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DInSAR技术对不同方位形变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DEM数据为假想的地面目标,只考虑距离对相位的影响,模拟竖直向、距离向和方位向形变的干涉纹图,从而研究DInSAR技术对空间不同方位形变的敏感性。在所有模拟参数和形变位移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三个不同方位形变所产生的相位从0到2π变化的完整干涉环的数目是各不相同的,揭示DInSAR技术对不同方位地表形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竖直向、距离向和方位向。  相似文献   
152.
在现有的变化检测方法中,针对差分图像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该框架下的技术都在在像素层面上决策产生的变化检测结果,这易使结果中存在诸如有噪声般散落的杂点、连通区域内有孔洞及边缘不平滑等缺陷。为此,本文给出一种在区域层面上决策生成变化检测结果的技术,其核心为抽取并处理感兴趣区域,而关键在于获取合适的抽取感兴趣区域的标签和如何在区域层面上生成变化检测结果。为使抽取的感兴趣区域包含几乎所有的变化类信息,我们用平稳小波变换和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算法分两步获取抽取感兴趣区域的标签;为在区域层面上生成变化检测结果,我们依据标签搜索感兴趣区域内所有的连通区域,并把每个连通区域看作为一个数据点,再由阈值技术处理这些数据点生成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对真实SAR图像数据集的变化检测结果表明,其主观效果和客观性能都优于其他相关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3.
杨杰  赵伶俐  史磊  郎丰铠  李平湘 《测绘学报》2012,41(4):577-583,590
基于Freeman_Durden分解的全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地物极化散射特性,但在分类的过程中,不能改变初始散射机制,导致分解结果对分类精度影响很大。在Freeman_Durden分解中,排列方向相对雷达飞行方向不平行的建筑物(简称为倾斜建筑物)常被分为体散射类型,使得该类建筑物往往被误分为植被。通过分析建筑物在SAR影像中的后向散射特性,利用建筑物具有较高相干性的特点,引入最优极化相干系数,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通过阈值分割将两者区分开来,进而提高反射非对称性人工目标的分类效果。通过使用E-SAR系统在德国DLR附近Oberp-faffenhofen地区获取的L波段PolInSAR影像和国内X-SAR系统在海南陵水地区获取的X波段PolInSAR影像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与雷达飞行方向不平行的建筑物与森林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4.
任三孩  常文革 《遥感学报》2012,16(3):467-481
合成孔径雷达SAR用于图像匹配导航系统,可大大提高导航精度。然而地形起伏和大气干扰等因素使得SAR实时图存在几何失真,降低了匹配性能。通过对SAR实时图几何失真成因分析,提出了一种二维可分离的几何校正方法,并得出方位向几何失真可跟随成像处理预先校正,图像后处理只需校正距离向。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正射图模拟得到了3幅具有不同地形特征的SAR实时图,并分别利用3种几何校正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实验,得到了不同地形SAR实时图几何校正方法选取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5.
大孔径闪烁仪测量戈壁地区感热通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6月11~30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期间第一阶段戈壁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资料,用混合对流方法和自由对流方法分别计算了戈壁感热通量。结果表明,对于利用LAS资料计算地表感热通量的方法中,混合对流方法相对于自由对流方法更加适用,且混合对流方法中Andreas给出的参数相对于DeBruin的参数更加适用于戈壁下垫面。此外,LAS测得的感热通量相对涡动相关方法的值较大,提高了地表能量闭合度。  相似文献   
156.
Multi-phase flow in fractured rock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y hydrocarbon recovery process, be it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or natural oil and gas extraction. Fractures may form the primary production conduits, and the mass transport at the fracture interfaces with the matrix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raction processes. This paper presents specific evidence fo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 apertures and the porosity of the adjoining perpendicular layers in Berea sandstone samples. Measurements of fracture apertures were done with high-resolution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CT) with a voxel resolution of about 0.05 mm in three dimensions. Multi-phase fluid flow experiments were done using a medical CT scanner with a voxel resolution of about 1.00 × 0.25 × 0.25 mm. MCT evidence shows a correlation between aperture and the porosity of the intersected layers. The comparison was made by generating two-dimensional maps of matrix porosity and CT values adjacent to the fracture and of the corresponding fracture apertures. High-porosity layers are lined up with large fracture apertures. Multi-phase fluid experiments provided hydraulic evidence that the high-porosity layers have high permeability. Oil injection into a water-saturated sample was tracked by a sequence of transverse scans near the downstream tip of a fracture. The hydraulic evidence from the two-phase flow experiments also confirms high permeability in fracture strips adjacent to high-porosity and high-permeability layers. The reason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 aper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adjacent layer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Some explanation for the physical and hydraulic observations rests in the method of fracturing, fracture propagation, and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相似文献   
157.
东天山斑岩铜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克炎 《地质与勘探》2009,45(6):637-644
在对东天山斑岩铜矿进行资源潜力评价的过程中,引进和吸收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成矿系列综合信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成矿系列理论、成矿动力学理论以及综合信息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为依托,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卫星遥感等多元数据,将成矿作用与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联系起来,结合综合信息在区域空间上的展布特点,开展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信息提取,最后使用GIS背景下开发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RAS)圈定成矿靶区,预测资源潜力.作者在东天山地区运用此方法对斑岩铜矿进行了示范性预测,野外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效果较好,说明该方法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8.
利用SVM的全极化、双极化与单极化SAR图像分类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向量机(SVM)以其在小训练样本时良好的分类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在极化SAR图像特征提取基础上,将SVM应用于极化SAR图像分类,定性和定量地比较了全极化、双极化和单极化SAR图像的分类性能,分析了不同的极化组合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地物极化散射特性分析了分类精度差异的成因.实测极化SAR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全极化数据能获得最好的分类性能,双极化次之,单极化最低,且在某些情况下,双极化与全极化分类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59.
为客观预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状况,考虑在役桥梁在运营期存在的病害问题,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建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预测评价指标体系。以桥梁作为承灾体,建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物元可拓模型,运用熵权法进行赋权,确定桥梁的综合震害状况。以一座在役梁式桥为例,运用上述模型确定算例的综合震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桥的综合震害等级为Ⅲ级,破坏等级中等,且根据结果分析影响桥梁震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模型通过对多个指标关联系数的综合分析来评价在役梁式桥的综合震害等级,极大地提高了该模型评估的准确率及可靠性,为桥梁震害等级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提升桥梁综合抗震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0.
曲面曲率的几何意义可以反映曲面一点邻近区域的具体形态和变形特征,因而可以用来研究褶皱层面的变形特征、构造样式及其可展性.褶皱面裂缝发育主要为一组张裂系,张裂隙走向与最大主曲率的方向垂直.褶皱构造的主曲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与褶皱有关的张裂隙的发育情况.对于圆柱状褶皱可以估算与褶皱有关的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以王场褶皱构造面为例,通过计算二次趋势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褶皱构造面主曲率的大小和方向,确定该褶皱为圆柱状褶皱,并对与之相关的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