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5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557篇
地球物理   507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67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71.
Although mode I and mode II crack propagation show many similarities, in particular when analysed by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they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micro-structural behaviour. These differences, which are clearly noticeable in the fra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lead to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macroscopic behaviour. Thus, mode II crack expansion under remote loading, appears to obey micro-structural scaling laws, implying that the dimensions of the process region stay essentially constant during crack expansion, rather than increasing with crack length. Therefore, expanding mode II cracks can almost reach the Rayleigh velocity, and actually also intersonic velocities. An expanding mode I crack, on the other hand, seems to obey continuum scaling laws, implying that the dimensions of the process region increase in proportion to crack length, leading to self-similar crack expansion at a velocity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Rayleigh speed and dependent on the remote load.  相似文献   
172.
Extensive computer simulations aimed at testing a hypothesis that impact craters may explain the scaling behaviour of surface spectra are presented.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indeed crater effects alone may explain the spectral scaling of Mars’ topography revealed from MOLA data. The range of the scaling exponents obtained for a wide range of simulation parameters does not exceed the limits observed for Mars. The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shape of large craters is 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two scaling ranges in the surface spectra. Particular values of the scaling exponents may additionally depend on the depth-diameter relationship and the crater siz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73.
对洛阳市1961-2005年10个站逐日雨量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洛阳暴雨集中在7-9月,且7-8月单站暴雨较多。有2个暴雨多发区域中心,一个在北部的丘陵区,另一个在南部山区。年区域暴雨出现≥4次时,有准3 a的周期变化规律;≤3次时,有准5 a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4.
利用洛阳市及9县10个观测站1966-200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洛阳地区雷暴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洛阳地区雷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栾川、嵩县、孟津偏多,宜阳、新安、汝阳偏少,南北多中部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80年代至今雷暴日数偏少,但从80年代开始,洛阳地区雷暴日数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幅度大,季节性特点非常明显,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雷暴日数接近全年的80%。洛阳地区雷击人员伤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在市区,近年来雷击次数及所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5.
近44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干湿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降水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 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这两个水分平衡最关键的分量构造了降水蒸发均一化干湿指数, 进而研究了西北地区干湿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是西北地区近44年干湿特征的最主要空间分布模态; 西北地区干湿异常特征主要分为西风带气候区型, 高原气候区型和季风气候区型; 整个西北地区及其西风带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年干湿特征呈较为显著的变湿趋势,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均发生了由干向湿的突变, 而季风气候区表现为变干趋势, 并且在90年代前期发生了由湿向干的突变; 整个西北地区及各分区近44年来主要以年代际周期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176.
Research questions regarding temporal change in spatial pattern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geographical analysis. In this research, we explore and extend an approach to the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polygons that are spatially distinct and experience discrete changes though time. We present five new movement events for describing spatial processes: displacement, convergence, divergence, fragmentation and concentration. Spatial–temporal measures of events for size and direction are presented for two time periods, and multiple time periods. Size change metrics are based on area overlaps and a modified cone-based model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polygon directional relationships. Quantitative directional measures are used to develop application specific metrics, such as an esti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parameter for a von Mises distribution, and the directional rate of spread. The utility of the STAMP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by a case study on the spread of a wildfire in northwestern Montana.   相似文献   
177.
切变线暴雨过程中湿位涡的中尺度时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君  汤剑平  邰庆国  石莹  裴洪芹 《气象》2007,33(10):45-51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V3.6,对2005年9月19—21日发生在山东中南部的区域性切变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模式输出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θse面陡立易导致湿斜压涡度的发展,形成θse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容易发生暴雨。通过湿位涡的分析,揭示了暴雨过程中湿位涡的中尺度演变特征和空间结构,表明切变线暴雨的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联系。暴雨主要出现在850hPa的ζMPV1负值区和ζMPV2正值区等值线密集区附近,降水中心位于ζMPV1负值中心前部对流不稳定区中。  相似文献   
178.
利用最近55a山东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用Meyer小波变换方法,对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夏季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气温略呈上升趋势。小波分析显示两者在中短周期上基本一致,即它们的中短周期基本在11a,5~6a和2~3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变动。而这些基本周期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周期,说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王亮  赵荣  李玉祥  范荣双 《测绘科学》2007,32(Z1):22-24
本文面向当前空间信息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传统GIS为基础,研究建立实用的、易于实现的集矢量与栅格数据为一体的时空数据模型,增加GIS对时态属性的管理和操作。本文研究解决了时态拓扑构建的关键技术,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了一套时态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时空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和显示,并以中国多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界线为基础数据,进行了时空数据模型的应用研究,为TGIS发展探索了一条实用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0.
论太湖平原防治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地下水开采-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防治太湖平原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在加于强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加速引用长江水,大力治理水污染,最大限度地压缩地下水开采量。认为以“警戒水位”和“危险水位”作为控制指标,用时空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