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常熟台水管仪与垂直摆2009~2015年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压、降雨、气温、洞温等因素对地倾斜观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地倾斜观测数据干扰最为显著,表现为NS分量发生南倾,EW分量发生西倾,量级上NS分量受干扰程度比EW分量大,垂直摆受干扰程度比水管仪大;气压变化影响表现为短周期扰动,并导致日值曲线出现短时间畸变;气温及洞温变化影响观测值出现明显的年变规律和年变幅变化,对日观测值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2.
????????????б???λ???????????????????????????????????? 0.1??10-8ms-2????б0.000 2?壬?????????????,?????????峱????о???????????????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中国南部某地利用斜导数方法处理航磁数据时遇到的问题,由于受到浅源磁干扰场的影响,用斜导数方法处理后的航磁数据异常形态复杂,从而影响地质解释效果。为此提出了向上延拓与斜导数方法联合使用的改进办法,通过实例阐述了应用斜导数方法处理航磁数据应注意的问题。改进后的方法,能充分体现航磁资料在地质解释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4.
长周期形变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些大地震前观测到的短临和临震地震前兆异常资料,综述了多年来长周期形变波观测事实和研究状况.利用地震前后记录到的典型震例异常图像的特点、形态、量级,多层次分析了长周期形变波的异常持续时间,有效监测范围,主震震级范围,异常形态,周期及传播速度特性.结果表明:长周期形变波异常持续时间多为震前几个小时到6.5天,对应地震...  相似文献   
55.
通过提取地倾斜EW分量资料与气温资料作对比分析,认为EW分量短期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明显,但年变幅度变化与气温年变幅度关系不明显,且每次阿合奇地震台周围200 km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前,EW分量均出现趋势性的倾斜速率改变或者倾斜方向改变,说明该台地倾斜变化趋势与地震对应关系较为明显.而年变幅度与相位所含信息较为复杂,与地...  相似文献   
56.
分析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Ms5.1地震前后距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北天山地倾斜观测资料.认为2005年初以来绝大多数测项存在明显的准同步性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加速E倾、N倾为主,地震发生在大多数异常结束并出现返向加速变化之后,少数在趋势性E倾、N倾过程中;空间上愈接近震中,异常开始时间愈早,异常测项也较为集中.与以往震例比较该次地震前中短期和短临异常不明显,震后绝大多数趋势异常仍在持续,可能表明北天山地区依然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   
57.
In this paper,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of axisymmetric linear elastic model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tilt and strain induced by small annu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a deep tun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if the am-plitude of the annual variation meets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seismic station issued b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the annu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amplitude in the tunnel is no more than 0.5 °C),a small annu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amplitude just 0.2 °C in the tunnel would produce 10?7 rad changes in tilt and 10?7 changes in strain. Especially,at the end and the corner of the tunnel,changes of tilt and strain can be even larger. Therefore,in the future,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reduce the annu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the tunnel as far as possible. Within the tunnel,for both baseline instrument and pendulum instrument,the modeling suggests way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instrument to decrease the influence of the annu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相似文献   
58.
地倾斜连续观测是地壳形变观测研究中重要内容。汶川8.0级地震前,布设在四川德阳金河测点的新型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了明显的地形变异常现象。分析其观测结果可知,汶川8.0级地震前约半月时间内德阳金河测点的地倾斜运动速度较过去的平均运动水平提高了数十倍,且震前地表快速倾斜的方向在N25°W左右。除此之外,德阳金河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测点还观测到较为完整的,对应于可以反映地表应力集中、释放过程的震前地表破裂过程。上述现象为今后研究强震孕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介绍与分析了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其它类型地倾斜仪在震前的观测结果。事实证明,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在强震前的浅表过程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地震前兆台网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9.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贾晓东  李晓帆 《地震》2009,29(1):100-10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 分析结果表明: 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 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 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 临震前无明显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 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 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 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 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 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 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