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818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The main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critically review the IGS solution products and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ir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studies of large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one that devastated Southeast Asia on December 26th, 2004. In view of a possible detection of the Mw 9.0 Sumatra-Andaman Islands Earthquake of December 26, 2004, position solutions, ranging from intervals of years to one second, of four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 stations within 3000 km of the epicenter were examined. The IGS combined, cumulative solution product (IGS04P51), consisting of epoch and station velocity solutions and based on data spans of several year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Four IGS combined weekly position solutions (igs04P1301-4), two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were utilized for the weekly solution resolution. PPP static and kinematic solutions with IGS Final combined orbits and clocks were used for the mean daily and instantaneous 5-min and 1-sec epoch solutions, respectively.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detected by both weekly and daily solutions occurred in longitude. The nearest IGS station ntus, about 1000 km east of the epicenter, moved westward about 15 mm, while the more distant Indian station iisc (∼ 2300 km NW from the epicenter), shifted about 15 mm eastward. In spite of position errors caused by interpolation of the 5-min IGS clocks, the 1-sec solutions, based on separate data sets, available only for two stations (iisc, dgar), still showed seismic surface waves, in particular at the Indian station iisc. Precise daily IGS combined polar motion and length-of-day products, after correcting for the atmospheric effects, also likely detec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omalistic excitations on December 26, 2004 that could be caused by this great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42.
43.
44.
我国测绘成果长期存在坐标系统不统一的现状,使得不同坐标系测绘成果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地利用测绘成果。本文以1∶10 000比例尺成果数据从西安80系到国家2000系转换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基于FME软件零编程实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对利用Google Earth影像制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底图的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全面探讨。首先在CASS 7.0软件下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行政界线进行坐标转换,再使用自编程序提取界线拐点的WGS-84大地坐标,通过"地图下载器"下载Google Earth影像并拼接输出TIF影像,利用Arc Map软件的投影变换功能,将墨卡托投影的TIF影像转换为高斯投影影像,最后,在CASS 7.0软件下插入变换后的正射影像,叠加行政界线,形成完整的承包经营权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相似文献   
46.
针对桥梁建设中各构筑物放样坐标的计算及校核存在不严谨之处,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放样坐标的新方法可以作为放样坐标的第一计算方法或检核方法。对其中所涉及的坐标系的转换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并编制程序使计算智能化,可以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粗差,未剔除的粗差将会导致参数估计有偏。因此,粗差探测与剔除是GNSS坐标序列分析中一项重要的数据预处理工作。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特点,提出了一种将L1范数(L1-norm)估计与四分位距统计量IQR(interquartile range)组合的移动开窗粗差探测算法,称之为L1_Mod IQR。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利用L1范数估计得到较"真实"的残差,然后再对残差采用IQR统计量进行粗差探测。将L1_Mod IQR法与"3σ"法、基于最小二乘的τ检验法等粗差探测算法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L1_Mod IQR算法对中国区域10个IGS站的高程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IGS站高程序列的粗差剔除率最小为0.1%,最大为2.6%。并且以WUHN站为例与SOPAC提供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OPAC提供的"Clean"数据仍含有大量的粗差,而L1_Mod IQR算法能够有效地剔除粗差。  相似文献   
48.
矢量数据的叠加显示能够提高三维虚拟地球的表达效果与分析能力。受限于GPU的计算精度,在三维虚拟地球中矢量数据绘制普遍存在抖动现象和深度冲突现象。对基于WebGL的矢量数据三维绘制中计算精度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使用CPU RTC技术和GPU RTE技术提高顶点变换的精度,使用多视锥渲染算法和深度平面技术解决深度缓存精度问题。实验证明,这几种技术和算法可以有效缓解抖动现象和深度冲突现象导致的视觉干扰,改善了各种尺度和范围的矢量数据在三维地形上的叠加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49.
不同的GNSS采用的坐标系定义几乎相近,但参考椭球及其坐标实现不同,这将影响多GNSS融合导航定位效果。根据各GNSS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的基本常数,计算比较了不同坐标系参考椭球参数的差异;导出了相应的正常重力公式,比较了这些正常重力公式确定的正常重力值差异;最后分别从坐标系统的定义与实现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GPS(BDS)与Galileo和GLONASS所使用的参考椭球引起正常重力差约为0.15和0.30 mgal;2)GPS与BDS,Galileo及GLONASS所使用参考椭球引起纬度分量最大差异约为0.1 mm,3 cm和3 cm,高程分量约为0.1 mm,0.5 m和1 m;3)各GNSS所使用坐标框架间转换参数引起的坐标变化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50.
聂锋  廖治杰  徐勇 《气象科学》2016,36(1):20-2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冬季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关系,发现冬季东亚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同期反向协同变化特征最为显著。即高原急流增强,同时温带急流减弱(SW型)和高原急流减弱,同时温带急流增强(WS型)。当高原急流增强(减弱)而温带急流减弱(增强)时,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减少)。合成分析表明,不同急流协同变化型态下冷暖空气活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的反向协同变化可以真实反映与冬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关联的冷暖空气活动特征,进而导致不同降水形态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