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90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22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16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在本文第I部分对东亚春季强冷锋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第II部分对该锋面的增强过程作了动力学诊断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从27日08时至28日20时(北京时,下同),该冷锋处于加强阶段,锋生函数的计算显示,最大锋生区出现在对流层中层,各项的量级相同,但以倾斜项的数值为大;(2)在锋生区的南侧发现有很明显的条件对称不稳定(CSI)区域,这有利于倾斜的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强对流系统发展的环境,对冷锋中尺度雨带的形成,CSI的激发可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东亚春季强冷锋的CSI与北美“典型”的CSI有较明显的不同;(3)本例与Hoskins-Bretherton(HB)的理论模型所进行的比较表明,HB模型的结果可说明实际观测到的锋区的基本特征。然而,理论模型中,可能由于采用半地转假设所限,对锋后的一支下沉气流描写较弱,而这支气流对强烈天气的发展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2.
梅雨期高层流场对低层急流及中尺度系统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翟国庆  高坤  孙淑清 《气象学报》1997,55(6):714-725
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江淮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并研究了对流层高层青藏高压东侧偏北大风的强弱与低层流场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及至降水过程的影响。试验不仅较成功地模拟了本次暴雨过程及相应的系统,而且揭示出较强的高空偏北大风将引起对低空急流的加强。而更为重要的是低层切变线的出现以及其上中尺度涡旋的发生。上下风场所构成的垂直反环流圈大大有利于对流的发展,特别是在切变线地区的上升支,带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923.
924.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西湖凹陷保Chu斜坡始新统平湖组可划分为四个层序。通过分析钻井地层、测井曲线及地层中出现的有孔虫、沟鞭藻化石,对各层序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并批在斜坡带不同部位、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存在着差异,即第I层序 ̄第Ⅱ层序平中地区为海湾沉积环境、平北地区为淡化海湾沉积环境;第Ⅲ层序均为潮坪 ̄沼泽沉积,但受海侵的程度存在差异;第Ⅳ层序均已演化为河控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925.
秦山,地处浙江省北部的海盐县。它濒临东海,倚靠杭州湾,山上树木葱郁,山前海潮涌动。这里原来鲜为人知,而今却因中国的核电事业从这里起步并进而成为“国之光荣”的核电城引起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926.
冬季黑潮区域SSTA的时空演变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海温资料和NCEP/NCAR 40a再分析的海平面气压场(SLP)、高度场、风场资料,利用R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冬季黑潮SSTA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划分了冬季黑潮海温的正、负异常年,分析了相应年份若干气象要素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负异常年时,黑潮海域SLP和700hPa高度场为负距平,冬季风加强,正异常年则反之;冬季黑潮区域SSTA与850 hPa风场距平的分布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27.
青海东部一次强暴雪天气的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2002年10月21~22日青海高原东部地区发生近10年以来秋季最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利用Q矢量方法以及GMS-5红外云图、水汽云图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强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Q矢量湿锋生函数、Q矢量散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与青海高原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青海高原的降雪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28.
山义昌  刘桂才  张秀珍  高晓梅 《气象》2003,29(11):20-24
潍坊北部系海陆交界处,由于地理因素,经常形成海陆风锋,当海陆风锋与其他天气系统叠加,会使系统加强,天气剧烈,在夏季是鲁北强对流天气多发的重要原因。一次冷锋过程分析说明与海陆风锋叠加能形成强锋区,锋区上的D、ζ有利于上升运动,与之对应的地面高能区为系统提供了能源。通过对鲁北21个强对流天气个例研究,建立了冰雹云移动路径的临近预报方程。这些研究对鲁北多发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及冰雹落区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9.
梅雨锋暴雨的Q矢量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部资料,结合地面降水分析,定性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半地转Q矢量比准地转Q矢量优越。非地转Q矢量与湿Q矢量相差不大,都明显比半地转Q矢量及准地转Q矢量优越。准地转Q矢量表现最差;700hPa各Q矢量的辐合场较各自在850hPa及500hPa的相应场对降水的反映更好,尤其是700hPa非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降水对应的Q矢量的辐合场基本位于槽前及气旋的中、前方,这对台站实际业务预报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0.
许小峰  孙照渤 《气象学报》2003,61(6):654-660
文中以 2 0 0 0年 6月 1~ 3日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例 ,通过数值模拟 ,得到了降雨区和强度都与实况基本吻合的结果。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场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大尺度环流调整后的地转平衡被破坏、非平衡流出现、低空急流建立、重力波发生与传播对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 ,副高的西伸北跳可以造成局部地转平衡被破坏 ,引起环流的适应调整 ,以建立新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 ,会出现与之相适应、配合的低空急流和重力波的发生 ;重力波的频散有利于急流中心大风区的传播 ,引导气流和水汽集中区对传播方向有显著影响 ;低空急流的建立则是导致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高时空密度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的分析 ,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