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7篇
  免费   1118篇
  国内免费   2161篇
测绘学   585篇
大气科学   4981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831篇
海洋学   629篇
天文学   332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46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周学群 《海洋预报》1992,9(4):52-58
本文用ECMWF2.5×2.5网格点资料通过一个例子,对有利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场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几点事实:(1)扰动在风的垂直切变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发展。(2)扰动位于中、低空西南急流左侧,高空南支东风急流右侧时,有利发展。(3)中,低空西南急流形成了扰动环流的强风潮,强风潮从扰动南侧入角,并包围扰动的东半圆。(4)扰动中、低层的入流和高层的外流呈现严重的不对称性。(5)当扰动发展到一定强度时,对南海热带季风环流圈的加强起到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32.
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反射率比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气溶胶反射率比都是大气校正所需的重要大气参数,同时也是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的数据产品,它们的测量精度将直接到卫星数据产品正演的精度和卫星数据产品的应用。文章在简述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气溶胶反射率比的基本测量原理和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次试验数据结果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3.
利用9层15波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数值试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年4~5月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加强);中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主要使得中太平洋上空的洋中槽减弱(加深);东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造成东太平洋赤道两侧高层环流产生反气旋性(气旋性)变化,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东风(西风)异常,西太副高加强(减弱).可见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都可以对副高强弱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产生影响,只不过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西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与中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其激发出的与向东传的Kelvin波和向西传的行星波相联系的环流异常为南海季风建立早(晚)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这一海温分布型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4.
Based on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on dry and wet deposi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and sulphate,we estimate the atmospheric flux of nutrient elements and sulphate to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in each seas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 elements and sulphate in aerosol and precipitation show an apparent seasonal cycle with the maximum values in winter and the minimum values in summer.Depositions of nitrate and sulphate are dominated by wet deposition,while the deposition for phosphate is mainly dry deposition.Moreover,compared with the riverine inputs,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may be the main source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相似文献   
35.
36.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37.
刘敬圃 《海洋科学》1995,19(1):26-28
众所周知,大气中CO_(2)的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近些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了众多的科学家以及政府首脑的普遍关注。我们知道,作为温室气体之一的CO_(2),对于全球温度及环境的变化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地球正在逐渐变暖。温室效应正在发挥作用,极地冰川在融化,山地冰雪在消融,海平面在上升,环境在恶化。气候模拟显示,如果下世纪CO2含量增加一倍的话,全球气温将上升1.5至4.SC[3],而在高纬度的地区可能变得更暖。通过对最近极地冰盖的跟踪分析,从末次冰期到全新世,…  相似文献   
38.
格陵兰东南部和相邻大洋表层气温时序中记录了一个急剧的事件。这一事件大约出现在3100a(模拟年) ,持续约40a ,以温度降低3°C为特征。由于其峰值比平均值高6个标准偏差(σ)以上 ,可以认为降温是急剧的。如果该区域年平均表层气温时序正常排布 ,那么这种异常可能每数亿年出现一次,如此大幅度降温持续那么久的概率极小。如果将不足40a的变化从时序中去掉 ,那么事件高峰期表层气温低于平均值10~11σ。大气层较低层位的这种急剧降温源于海面温度急剧下降。大约3086a开始 ,格陵兰东海岸中部滨外发育了约0.5°C…  相似文献   
39.
根据水资源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得出了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的统计预报模式:(1)在春季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和夏季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金华站年径流量的距平一般都大于零:(2)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时间若超过5月1日,那么次年金华站年径流量的距平一般都大于零;(3)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对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也越大。这对该流域长期及超长期的水资源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0.
对渤、黄海14个主要海湾的原始验潮记录进行了分析,从中筛选出水位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54个假潮个例,着重分析了伴随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把可能引发假潮的天气形势归纳为4种基本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2%)引发假潮的天气个例都与锋面活动有关;所有个例中低层大气基本上都是弱静力稳定,且都具有较强的垂直风速切变。根据观测事实和稳定度理论分析认为,低层大气的弱静力稳定层结构以及由垂直风速切变引起的剪切不稳定性,是假潮气象学成因的一种必要条件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