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2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877篇
测绘学   1819篇
大气科学   1954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2203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401篇
自然地理   98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961.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实现遗产保护与修复、传承与活化的重要手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遗产数字化的有效手段,其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获得高精度、高密度三维点云,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大型石窟)的海量三维点云,为快速处理及应用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实现普通计算机配置下石窟遗产海量点云的快速浏览与展示处理,构建了基于文化遗产本体综合价值的点云分块策略,通过八叉树数据结构对每一数据分块进行组织管理,并采用开源引擎Potree.js搭建可视化场景,进而完成海量石窟点云的快速可视化处理。以某一大型石窟遗产三维点云开展可视化处理实验,并与3DHOP、Cesiumlab等可视化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简单易操作,处理时间和渲染效果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62.
自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给予广泛关注,国内也先后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计划。经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作为智慧临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临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也正式启动。该文介绍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国内外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典型结构,阐述了智慧临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时空基准、时空信息大数据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云支撑环境、智慧应用等方面,并对智慧临沂建设的成果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临沂市智慧城市应用打下基础,并为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63.
2019年12月16日,由平顶山市测绘地理信息局和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共同完成的智慧平顶山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国家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了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本期《图说测绘》栏目带您回顾“智慧平顶山”项目近三年的攻坚克难建设历程以及应用场景,看一看智慧宜居的“新鹰城”是如何冉冉升起的。  相似文献   
964.
基于2011年5月9日山西中部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机载探测和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了空中云系微物理参量的垂直分布、冰晶形态及演变和地面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积层混合云为冷云结构,垂直分布不均匀,云中过冷水较为丰沛,对流泡的存在造成云内不同区域云水含量不均匀。云滴的凝华增长导致5.3 km处大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小云粒子谱分布以单峰型为主,峰值直径主要位于5~6 μm或9~10 μm,大云粒子谱分布呈多峰型,不同高度处变化较大。此次降水观测到的冰晶形态包括板状、针柱状、柱帽状、辐枝状和不规则形状,4.9 km处受聚合和淞附过程的共同影响,辐枝状和针柱状冰晶增多,在4.1 km处融化层附近淞附状冰晶明显增加。地面降水受到雨滴谱仪布设位置的影响,其微物理结构主要呈现为层状云降水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5.
利用1981—2020年欧洲中心高分辨率ERA5再分析资料及站点实测降水资料,通过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的云水资源监测评估方法,对陕西云水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陕西年均水汽总量28 6702×108 t,水凝物总量1 9384×108 t,降水总量1 3907×108 t,云水资源总量5477×108 t,“南多北少”的纬向分布特征明显;近40 a陕西全域云水资源呈下降趋势,含量丰沛的南部地区下降最为明显;液态水凝物主要位于低层850~600 hPa,固态水凝物主要位于中层650~350 hPa,根据水凝物垂直分布,春、秋两季人工影响天气的适宜催化高度约为3~5 km,冬季2~4 km,夏季4~8 km;陕西西、南边界水汽和水凝物净流入,东、北边界净流出,区域整体净收支为正,多年气候倾向率为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66.
利用Ka毫米波云雷达与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研究了西天山地区2019年和2020年5~8月的降雨云宏微观特性。结果表明:(1)降雨主要发生在夜间,累积降雨量集中在21:00(北京时间,下同)至次日07:00,降雨频次和累积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71。大雨强频次虽最少,但对总累积降雨量贡献较显著。(2)小雨强、中雨强、大雨强平均反射率因子最大值分别为30 dBZ、35.8 dBZ和39.5 dBZ,最大平均液态水含量分别为1.5 g m-3、4.2 g m-3和7.3 g m-3。(3)不同降雨强度对应的反射率因子都有两个集中区域,2.0~4.4 km反射率因子集中在15~26 dBZ,地面附近的小雨强、中雨强、大雨强对应的反射率因子分别集中在24~32 dBZ、29~38 dBZ和31~42 dBZ。1.75 km以下中雨强和大雨强液态含水量小于1gm-3的频率明显少于小雨强,降雨强度的越大降雨粒子径向速度越集中。  相似文献   
967.
大气湍流是一种无序的、非确定性的大气运动,它可提高云滴碰撞效率,加速云滴增长速度,在云和降水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60 a来云中湍流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云宏微观结构特征及云中湍流对云滴碰并增长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观测研究云动力学过程、完善湍流-云微物理相互作用理论及优化云参数化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68.
随着信息技术和测绘科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空间数据获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信息化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其高精度、快速的非接触式扫描测绘方法改变了传统空间数据采集模式。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三维数字化保护是目前社会的研究热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来重建古建筑独特复杂的表面模型,为古建筑数字化管理和修复提供数据参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以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构建古建筑三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洞窟类实例对古建筑点云数据处理和NUBRS三维模型复杂曲面重建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69.
交通标线,作为道路上重要的交通标识,为司机和行人提供重要的引导信息。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车载LiDAR)可以快速获得被测目标的表面三维坐标信息,为提取高精度三维交通标线提供了可靠数据源。本文通过分析道路点云数据的平面距离、点云强度、点云密度等特征,将点云数据归化成地理参考强度图像。针对生成的二维参考图像,充分借鉴图像处理中目标分类与识别的手段,将交通标线信息准确提取出来。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70.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并且不与物体直接接触等诸多优点,现已应用于古建筑保护、数字城市、工业生产、地形测绘等不同领域。本文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校内樱花园手形建筑物进行扫描,获取该目标物的点云数据,并对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去噪处理。同时,利用点云数据处理软件Geomagic对目标物进行快速的三维模型重建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