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81.
通过对湛江地区水稻品种的耐盐性、品质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水禾”品种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可用1/5海水灌溉,但其耐盐性不高;灌溉水含盐量的高低,对株高和穗粒结构影响较大;3个品种的出糙率均偏低,外观品质较差.并指出增强抗盐性、提高品质应是目前改良耐盐水稻地方品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82.
富硒(Se)的土地常常富镉(Cd),如何从该类土地中过滤掉Cd而安全地利用Se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本文以水稻种植为切入点,选取了7种水稻品种,以硅肥调节和农家常规种植方式作为对照进行了实验田与对照田实验。实验结果发现:(1)硅肥具有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促进Se和Cd有效态的释放以及通过与Cd2+反应降低Cd有效态的双重效果,使水稻更有利于富集Se而不富集Cd;(2)“深两优5814”和“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在富集Se和抑制Cd方面的效果上较好。  相似文献   
783.
生产实践中水稻生育期变化是气候条件和品种更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东北地区13个农业气象站点1992—2012年水稻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变暖趋势、水稻品种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在1992—200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稻生长季积温的差别最大可达500℃?d,从2002年开始升温趋势减缓,并略有下降。相应地,2002—2012年与1992—2001年的物候期基本上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其中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在1992—2001年明显提前,分别提前了3.1、2.9、4.5 d/10a,移栽期、分蘖期、成熟期则在2002—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分别推迟了4.6、4.7、2.0 d/10a;生育期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播种-移栽期、乳熟-成熟期在1992—2001年分别缩短了0.7、1.6 d/10a,而在2002—2012年则分别延长了2.9、2.8 d/10a;总的来说,1992—2012年水稻全生育期整体延长了3.7 d/10a,其主要归因于营养生长期的延长。在试验资料比较完整的12个站点所做的分析表明,在东北水稻种植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品种调整适应气候条件的改变,多数站点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差别较小,说明其品种的选择能够与当年的气候条件较好地匹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资源。延吉站、梅河口站、通化站随着气候的持续波动又显示出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偏差增大的趋势,宁安站和前郭尔罗斯站的水稻种植品种的审定生育日数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对东北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水稻种植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为东北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84.
蒸散发是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耗散途径。预估黑河流域未来潜在蒸散量(ET0)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水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使用1960—2014年黑河流域气象数据,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流域潜在蒸散量;基于同期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及2006—2100年CMIP5中CNRM-CM5模式的RCP4.5、RCP8.5路径预测数据,经统计降尺度模拟与偏差校正,预估了流域未来潜在蒸散量;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将流域各划分为3个子区,进行子区及全流域Mann-Kendall未来趋势分析。结果显示:(1)NCEP再分析资料与流域潜在蒸散量建立的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模拟效果好,经CNRM-CM5模式模拟及偏差校正,适宜于预估黑河流域未来潜在蒸散量。(2)预估RCP4.5路径流域2021—2050年、2071—2100年年均潜在蒸散量较1971—2000年分别增加3.49%、6.11%,RCP8.5路径分别增加4.64%、10.07%,RCP8.5路径增幅高于RCP4.5路径。(3)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可将两种路径流域未来蒸散量划分为3个子区,RCP4.5、RCP8.5路径黑河流域Ⅰ区潜在蒸散量各为不显著、显著的下降趋势,两种路径下Ⅱ区、Ⅲ区及全流域均为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85.
甘肃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霞 《中国沙漠》2018,38(6):1237-1242
量化分析了甘肃省兰州、天水、庆阳、定西、金昌和嘉峪关及甘南藏族自治州7个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主要作物碳吸收、排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2007—2014年的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为1.67~61.18万t,年均增加率3.31%~18.10%。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强度最大的是嘉峪关,其次是兰州;碳吸收强度最小的是定西,为0.62 t·hm-2·a-1。2007—2014年,兰州、天水、庆阳、定西、金昌、嘉峪关、甘南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年均净碳源强度分别为-0.254、-0.241、-0.196、-0.221、-0.005、0.163、-0.042 t·hm-2。  相似文献   
786.
The so-called zebra sole includes a group of small flatfishes characterized by transverse band pairs on the ocular side and distributed throughout shallow water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Indo-West Pacific Ocean. Sev-eral species of the zebra sole have been record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1 107 specimens of the zebra sole from 15 successive localities along the China’s coast demonstrated that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these localities were found on the basis of meristic counts and morphometric characters.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COI gene sequences of 14 individuals and D-loop of 22 indi-viduals from eight localities showed that they were indistinguishable among these localities. Therefore,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supported the occurrence of a single species of the zebra sole along the China’s coast. The available name for this species isZebriaszebrin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46) in-stead ofZ.zebra (Bloch, 1787).Zebrias fasciatus(Basilewsky, 1855) andSolea ommatura (Richardson, 1846) are considered here as two synonyms ofZ. zebrinus.  相似文献   
787.
不同方法在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中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产量趋势预报的准确性和定量预报的准确率,利用1962—2002年气象、早稻产量和田间观测资料,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关键气象因子、作物生长模型的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3—2012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分析表明:3种方法的预报准确率比较接近,平均在93.8%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预报方法的趋势预报准确性最高,较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方法高4%~6%;基于作物生长模型预报方法的误差5%以内样本百分率最高,较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方法高2%~20%。研究结果为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筛选出了较优的方法,即产量趋势预报选用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方法,定量预报选用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方法,同时可供我国其他早稻区的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788.
利用作物模型提取小麦干热风灾损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将干热风灾害对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从全部产量损失中提取出来,是目前小麦干热风研究的一个难点.根据小麦生物学特性以及产量结构与干热风发生规律的关系,构建了小麦作物模型,并利用河南省1981-2004年气象资料与小麦产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作物模型方法得到的小麦产量损失与传统方法得到的产量损失相近,两者的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为0.36,平均准确率为68.69%,决定系数(R2)为0.81.这表明利用小麦作物模型来提取干热风灾损是可行的,可以用于干热风非典型年份的灾害产量损失计算.  相似文献   
789.
“俺这辣椒品种好、颜色正,根本不愁卖。”近日,在新乡市封丘县李庄镇李庄村的储备林里,村民李克发一边采摘成熟的辣椒,一边高兴地说。李庄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河南省“三山一滩”重点扶贫村之一,2017年12月,全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61人。  相似文献   
790.
为提高Hargreaves-Samani(H-S)模型计算参考蒸散发的精度,利用西北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共12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H-S模型进行回归修正,以Penman-Monteith(P-M)模型为标准,评价了H-S改进模型H-SCORR模型的计算精度,并且以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模式来对H-SCORR模型进行了未来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修正后,在验证期内,长江中下游平原4个分区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6.21 mm·月-1和6.38 mm·月-1;西北黄河流域4个分区的MAE和RMSE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9.26 mm·月-1和9.23 mm·月-1,2个研究区域修正后的决定系数(R2)比修正前最少提高1%。在CMIP6气候模式的未来气候情景下R2均达到0.98以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研究修正的模型方法可为仅有气温数据的地区提供较高精度的参考蒸散发估算方法,为高频灌溉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