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2篇
  免费   3771篇
  国内免费   4399篇
测绘学   2929篇
大气科学   6160篇
地球物理   3500篇
地质学   6814篇
海洋学   3350篇
天文学   324篇
综合类   1867篇
自然地理   4408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725篇
  2022年   896篇
  2021年   1078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946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744篇
  2016年   754篇
  2015年   876篇
  2014年   1549篇
  2013年   1290篇
  2012年   1524篇
  2011年   1446篇
  2010年   1277篇
  2009年   1469篇
  2008年   1441篇
  2007年   1327篇
  2006年   1201篇
  2005年   1301篇
  2004年   971篇
  2003年   846篇
  2002年   747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505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410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54年   6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1.
受岸边工程的影响,广东粤西闸坡海洋站原有验潮井的环境条件在1970年后发生明显变化。1984年启用新测井。新、旧测井的环境有一定差异。根据实地考察和新旧测井潮位资料对比分析,初步认为区域环境变化对旧测井的年均潮位有一定影响。文章还阐述了新、旧测井潮位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115.
分析了上海石化总厂化工物料码头周围水下地形工程前后的变化。指出在淤泥质岸段,由于沿岸工程的影响,造成工程附近水域动力环境的改变,水下地形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在淤泥质岸段附近流急、含沙量高的水域中构筑沿岸工程,工程的水流下方一侧,水流减缓,水流挟沙能力大大减弱,出现明显的局部淤浅地形,为提高工程效益,对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6.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锋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锋,东海北部陆架锋和黑潮锋,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锋。(2)江海温度锋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锋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锋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117.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in the sou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or the past 160 ka using the Uk37 paleothermometer from the core MD01-2392.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glacial times (MISs 6 and 2) and interglacial times (MISs 5.5 and 1) are 2.2~2.5 ℃. Younger Dryas event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was documented in both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δ18O and SST records. After MIS 5.5, SSTs displayed a progressive cooling from 28.6 to 24.5 ℃, culminating at the LGM. During this gradual cooling period, warm events such as MISs 5.3, 5.1 and 3 were also clearly documented. By comparison of SST between the study core and Core 17954, a pattern of low or no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and high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s was exhibited. This pattern indicates the much stronger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t the glacial than at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Spectral analysis gives two prominent cycles: 41 and 23 ka, with the former more pronounced, suggesting that SSTs in the southern SCS varied in concert with high-latitude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相似文献   
118.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119.
吴小根 《海洋科学》1997,21(1):56-60
根据海南岛榆林验潮站1954~1992年连续39a潮位观测资料,经过统一基准面校正后,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得出近40a来海南岛南岸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呈上升趋势,相应的平均上升速率为0.64mm/a,这一数值较近百年来1~2mm/a的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明显偏小,反映出同期海南岛南岸的地面是微弱抬升的。  相似文献   
120.
普里兹湾陆缘水边界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998年11月-1999年2月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资料,讨论了普里兹湾附近陆缘水边界(CWB)两侧的水团分布,以及CWB的中心位置、锋面宽度、锋面强度、锋面的垂直深度和垂直厚度等物理特征的空间变化。并与1992年12月-1993年2月中国第9次南极考察资料进行了比较,说明了CWB的时间2变化。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CWB两侧海水运动的各向异性,以及动力高度场的形势,指出了动力高度槽,CWB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