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使用CCSM3(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模式的"淡水扰动试验"结果,对热盐环流强度减弱后中国区域冬、夏气候的不同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CSM3可较为准确地再现中国附近区域表面气温及降水量的量值和分布形态。当热盐环流年平均强度减弱约80%之后,中国区域冬、夏季的表面气温与降水量显著降低,但冬、夏季的降低幅度与空间分布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冬季的降温幅度较大且分布较为一致,平均降温幅度可达2.2℃,最大的降温幅度可达4℃;夏季的降温幅度相对较小且南北差异较大,平均降温幅度为1.3℃,最大的降温幅度为3℃。冬、夏季降水量的降低幅度都在6%左右,但其成因及其分布形态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南黄海西部36°N断面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研究了南黄海西部36°N断面水文、生源要素的四季变化特征,阐明了该断面诸参数四季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以此反映和指示了与其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及黄海暖流具有季节性演替变化规律;秋季跃层以下水体是一部分夏季冷水团残留水和黄海暖流水的混合水;断面西侧在四季均存在小范围的低盐冷水现象(即青岛冷水团),...  相似文献   
53.
在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地区栖霞组上部的含泥灰岩中存在丰富的节房虫科底栖有孔虫化石,主要有节房虫属、厚壁虫属和郎格虫属,壳体均被草莓状黄铁矿充填。对其系统的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黄铁矿的能谱分析结果发现,黄铁矿草莓体直径最大为15 μm,平均约10 μm,硫铁原子比值(S/Fe)为1.90±0.10,表明在黄铁矿形成过程中,有孔虫壳体空腔内呈轻度- 中度贫氧的微环境。在分析该类黄铁矿成因的基础上,认为有孔虫壳体内的黄铁矿在指示沉积环境和保存环境方面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4.
中国近46年来冬半年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5,他引:3  
房巧敏  龚道溢  毛睿 《地理科学》2007,27(5):711-717
中国总体冬半年降水总量、日降水强度以及强降水日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西北地区的变化相对显著,其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降水强度都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跃变。华北和中部地区降水总量趋于减少。南方3区多为增加趋势,其中东南和华南与冬季风及欧亚遥相关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西南地区日降水参数则与温度和北极涛动指数显著相关。东北地区降水指标没有明显的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55.
影响长江源各拉丹冬一带生态环境的几个因素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拉丹冬地区系长江的发源地,由于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其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过牧、鼠害、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法制、退牧还草,提高环境意识等保护该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东部积雪与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频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滨 《气象》2000,26(12):20-23
应用青藏高原东部17个测站1957~1988年秋冬季(11~2月)平均积雪深度及积雪日数资料,分析了积雪深度及积雪日数异常年夏季500hPa高度场的不同分布形态,同时对照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偏多年及偏少年500hPa高度场的分布特征,得出青藏高原秋冬季积雪深度偏小(大)年夏季热气旋频数偏多(少),而积雪日数偏多年,夏季热带气旋频数偏少。  相似文献   
57.
ENSO事件与云南冬季气温异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61年以来11次El Ni?o和8次La Ni?a事件对云南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 发现: El Ni?o (La Ni?a) 年云南冬季气温偏高 (低), 有暖 (冷) 冬特征, 其中以东部、中部和南部最为显著.冬季赤道东太平洋SSTA与同期云南气温距平有显著的正相关, 上一年SSTA与次年云南1月气温也有好的正相关. SSTA异常正 (负) 值是云南暖 (冷) 冬的一个强信号.在ENSO影响下, 东亚冬季风偏弱 (强) 是形成云南暖 (冷) 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近二十年广东的霜冻气候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霜冻是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出现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平流和辐射降温有密切的联系。广东的霜冻出现在冬春季节,对越冬农作物和农畜的影响极大。近年来,随着三高农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霜冻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是广东冬春季节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相似文献   
59.
我国东南象限冬、春季雨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我国东南象限冬、春季雨带的相关分析,发现当冬、春季之间地气形势稳定时,约有68%的春雨带位于冬雨带南方50~300 km的范围内,此统计结果可作为预报春雨的指标;当冬季地气形势出现“双跳型”时,冬、春季之间的雨带可相距500 km以上,此时冬、春季的地震时空变化有可能作为春雨位置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脱落后,治疗组为121例,对照组为122例。2组在每年的三伏季节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2组患儿均连续贴敷3年,从第1年贴敷完成后开始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第2、3年末总有效率分别为71.07%(86/121)、91.74%(111/121),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26/122)、54.10%(66/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9.75%(36/121)、61.98%(75/121),高于对照组的10.66%(13/122)、23.77%(29/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反复呼吸道感染每年发病次数、病程、病种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