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37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92.
93.
1.引言超级单体雷暴被定义为与强上升气流和涡旋中心具有持久时空相关,并能引起中气旋(klemp,1987)的风暴.对流风暴的超级单体有多种不同形式:弱降水超级单体(LP,Bluestein和Parks,1983);典型超级单体(C)和强降水超级单体(HP,Mooler和Doswell,1988和Doswell等,1990).HP超级单体主要的特征是在中气旋后侧(也可能在前侧)观测到很强的降水(也许有冰雹).  相似文献   
94.
韩春深  李鲁欣  滕学崇 《气象》1992,18(2):38-40
本文对青岛地区冰雹气候概况做了统计,并对降雹日的850hPa天气系统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给出影响系统的临界范围,做为起始场条件。然后筛选3个预报因子,用判别式预报当日下午到第二天08时有无冰雹。概括率为80%,准确率为82.9%。对1990年试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5.
阿克苏地区降雹特征及成雹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阿克苏地区30多年600多个冰雹日资料分析,得出地区冰雹的主要特点是:次数多、灾情重、范围广、离散性强、强度大、出现早、结束迟、全天降雹。并且分析了地区的特殊地形、下垫面以及地理位置和冷空气活动路径等有利冰雹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96.
林敬颂  刘云鹏 《湖北气象》1995,(4):15-16,45
依据天气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生、消演变特征对“930904”冰雹过程的形成进行分析,揭示出宜晶县西北山区冰雹形成规律,尤其是中、低层天气系统的“逼近”在本县西北山区冰雹云生成、发展中所直到的重要作用为冰雹预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7.
Aydin  K 张秋荣 《气象科技》1995,(3):61-64,F003,F004
在Colorado出现的一次伴有冰雹的强降水过程中,科研人员对此过程进行了多参数雷达观测,并应用S波段差分相位率K(DP)、反射率因子ZH及X波段衰减率A(H3)对雨强R及整个过程的降水积累量做了估算。结果发现,两者(即R~K(DP)关系式和R~A(H3)关系式)的估算结果与地面雨量计的测量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降水积累量的误差小于10%。在关系式R~Z中,只有取ZH小于55dBZ时,才会获得类似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K(DP)对伴有冰雹的强降水过程的雨强R进行估算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98.
利用MICAPS历史资料,对2000年以来南宁出现12例典型冰雹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统计,根据冰雹天气发生前的环流基本特征及各系统影响比重,归纳为高架冰雹型、高原槽冰雹型、西南暖低压冰雹型3种环流形势。并利用南宁市2009年4月12日、2017年3月18日以及2018年5月7日共3例不同类型的冰雹天气过程的探空资料、MICAPS历史资料以及南宁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数据,分别从天气背景、物理量场、雷达产品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南宁市冰雹预报预警的部分参考指标,得出以下结论:(1)西南暖低压的存在对南宁冰雹天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2)大气层结不稳定、强烈垂直风切变、适宜的0℃和-20℃高度为南宁冰雹天气的必要条件;(3)垂直液态水含量存在跃升是判断南宁冰雹是否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
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和临近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向红  薛荣康  唐伍斌 《气象》2006,32(9):60-66
利用位于桂林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年5月5日影响广西桂林的锋前强飑线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飑线整体演变和内部对流单体演变表明:此飑线为后续线型和断续线型的结合。由镶嵌在飑线中的小尺度超级单体造成对流性大风。对流单体并入飑线前,可发展为成熟的超级单体,有TBSS和BWER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可达70kg·m-2,造成局地大冰雹。可根据VIL值确定大多数强风暴位置和辨别带有大冰雹的风暴,对强对流天气做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100.
一次春季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3月30日发生在广东的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强冷空气入侵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的发展,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层与-20℃层高度利于大冰雹的形成;强有力的中尺度抬升系统和强垂直风切变直接导致强对流的发生,并使强对流长时间维持。在强风暴的发展过程中,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CINRAD-SA)观测到高悬的强回波、风暴中低层强入流、风暴顶强辐散及冰雹云三体散射所产生的钉状回波(TBSS)等特征。雷达资料分析表明:TBSS的强度随着上升气流的强弱及冰雹的降落发生变化;即使无中气旋,持久稳定的风暴相对入流和风暴顶强辐散也能使强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顶辐散减弱,标志着入流减弱,伴随着强回波核下降,风暴进入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