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利用1980-2009年5-9月黑龙江省24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玉米品种及发育期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逐月500 hPa高度格点资料,分析玉米种植期间低温冷害的历史特征和低温冷害期间各类型500 hPa环流月平均距平合成场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期间,8-9月份最容易出现冷害,其余的排序是6、7月和5月。玉米种植期间,北部出现低温冷害的次数最多,东部、中部、西部次之,南部最少;南部出现低温冷害时,北部、中部和西部均出现了低温冷害,东部大部分出现了低温冷害。发生玉米低温冷害的月份,低温冷害发生区域月平均500 hPa高度距平场大多为负距平;玉米低温冷害发生区域对应的500 hPa高度距平值明显具有严重区域小于一般区域小于轻微区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72.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灾情信息以及NCEP/NCAR、ECMWF再分析资料,对1999-2020年共22年发生在普洱市的10次低温冷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普洱市低温冷害天气过程可分为3类,不同类型高低层环流形势差异显著。(2)Ⅰ型以低温雨雪灾害为主,受南支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期间欧亚中高纬度500hPa呈现为一槽一脊模态,东亚大槽由横转竖形成阶梯槽,并伴有南支槽稳定维持。(3)Ⅱ型过程开始至最强阶段主要造成低温雨雪灾害,最强至趋于结束阶段引发霜冻;期间欧亚中高纬度500hPa形势表现为两槽一脊模态,东亚大槽偏浅,南支槽为快速东移型。(4)Ⅲ型主要以低温霜冻灾害为主,无南支槽配合;期间欧亚中高纬度500hPa形势表现为两槽一脊模态,高压脊较强利于脊前西北气流下沉。(5)冷空气活动是3类低温冷害天气过程的共同特征,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无南支槽系统的配合;此外普洱市上空850hPa出现持续偏东北风、温度小于8℃,可以作为低温冷害,包括低温雨雪或低温霜冻产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3.
张亮亮  张朝  曹娟  李子悦  陶福禄 《遥感学报》2020,24(10):1206-1220
大范围、及时、准确的灾害损失评估与制图对防灾减灾、农业保险和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空间尺度单一、泛化能力差、时效性低,可操作性弱等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遥感产品耦合作物模型的多尺度的灾害损失评估方法MDLA (a Multiscale Disaster Loss Assessment)。该方法利用作物模型的多情景模拟产生大量的灾害样本,结合对应日期的遥感指标构建灾害脆弱性模型,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将其应用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格点灾害指标进行逐象元评估。以鄂伦春自治旗玉米为例,基于精细校准的CERES-Maize模型的模拟,利用两个生长季窗口的LAI和冷积温(CDD)建立统计模型来刻画低温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结合Sentinel-2数据逐格点计算完成高精度损失制图。结果显示,校准后的CERES-Maize模拟物候和产量的NRMSE 分别为3.3%和8.9%。冷害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生育期的低温冷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生长峰值期(出苗—吐丝和吐丝—灌浆)最为敏感。回代检验显示,MDLA方法估算精度为11.4%,与历史冷害年份的实际损失相吻合。经评估,鄂伦春2018-08-09的冷害导致玉米减产23.7%,受灾面积1.86×104 ha,其中高海拔地区损失较重(减产率>25%),低温冷害对该区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现有的统计回归、作物模型模拟以及同化等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1)结合遥感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技术能更好地刻画了灾害对产量的影响过程;(2)利用GEE平台快速处理海量遥感数据,提高了灾害损失评估的时效性;(3)不受地面实测数据的限制,易操作,可实现动态、多尺度(象元、田块、村,县等)的损失评估,这为防灾减损、维持粮食丰产稳产提供了保障,也为农业保险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4.
200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在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作物模拟模式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方面,分别针对我同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北方农业干旱、北方农业低温冷害、华南寒害和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等)建立了灾害的指标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75.
不同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在梅河口地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若子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12,32(6):600-608
基于1992—2010年梅河口站玉米长期观测资料对目前常用的5类玉米低温冷害指标方法(生长季温度距平指标、生长季积温指标、作物生育期距平指标、热量指数指标和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的准确性评估表明,考虑不同发育期差异的低温冷害综合指标方法的准确率达67%,其他指标方法的准确性都偏低。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指标的建立都来自于特定的地域与时段,没有从过程与机制出发,限制了在其他地区与时段应用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玉米低温冷害预报的准确性,需要加强玉米低温冷害过程的机制及其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铜仁地区中高山水稻冷害的类型、天气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空壳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7.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成熟期预报方法的初步探讨陈素华杨丽桃(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沈阳农业大学)玉米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区除阴山以北,大兴安岭西北侧不宜种植外,其他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热量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哲里木盟、赤峰市和呼伦贝尔盟的岭...  相似文献   
78.
黑龙江省气候灾害超长期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黑龙江省气候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和超长期预测结果。预测内容包括基本气候趋势,低温冷害,旱涝灾害,冰雹灾害,大风变化趋势等。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10℃积温增加97.5-107.4℃,为发展冷凉型农业带来了机遇,当前除重点种植马铃薯外,发展极早熟大豆是又一个战略选择。利用从终霜到稳定通过10℃终日的积温庆与大豆品种生育期积温一致。品种生育期积温是从出苗算起的,终霜保证率应为80%,终霜到稳定通过10℃终日的积温保证率也应为80%,这样就可以把因障碍性冷害和延迟性冷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另外,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还必须在大的问题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80.
本文利用1951-1980年北半球500hPa和1964-1973年欧亚500hPa月平均高度及距平图,对阿克苏地区夏末秋初“低温冷害”的环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给出预报该地区有无“冷害”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