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1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0篇
  1941年   7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14篇
  1935年   10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气象学报》1936,12(4):221-235
各地气象通信,以每月十五日以前收到为限,过期排印不及,惠稿额务希从早。  相似文献   
82.
雷达雨量计联合估算降水在城市内涝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城市暴雨内涝模型对面雨量精细化的需求,在天津城市暴雨内涝模型的基础上,将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应用到模型面雨量计算中,针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的大暴雨过程,考察4种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和两种插值方法计算的内涝模型面雨量。经过对比发现,利用变分方法计算的雷达估算降水产品VAR用曲面插值方法计算内涝模型的面雨量整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3.
基于HBV模型的淮河流域洪水致灾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燕宇  田红 《气象》2015,41(6):755-760
根据流域暴雨洪水致灾机制,文章提出了考虑前期基础水位的动态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并以淮河上游地区为例,基于HBV水文模型建立了降水-流量-水位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确立了临界雨量确定的方法流程.首先基于历史水文数据率定和验证模型,得到适用于研究区的最优化模型参数,然后构建洪水上涨期水位流量关系,最后以是否达到致灾水位为标准,通过模型试算并结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反推出致灾临界雨量值.在淮河上游地区的研究中,利用2002-2009年逐日气象水文数据对HBV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检验,并针对洪水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经过率定后HBV模型对王家坝以上流域具备较好的适用性,对典型洪水过程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和NASH效率系数均在0.8以上;根据王家坝站实测流量水位数据,构建了概化的单一关系曲线;结合HBV模型和水位流量关系得到了王家坝以上流域的动态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临界雨量值随前期基础水位升高而减小,并且随着前期水位的变化,临界雨量值呈现了明显的非线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84.
以沂河流域临沂站以上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及GIS技术提取流域并划分子流域,对流域内气象站的降水记录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建立研究时段内的逐日面雨量序列,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和HBV水文模型。利用模型寻求流域内面雨量与河流水文特征的定量关系,结合不同的特征水位推算研究流域内不同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结果表明:1基于两种模型建立的降水-径流关系均能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在研究流域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2HBV模型作为一种半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够更好地反应出洪水过程的物理特征,故当ANN模型由于大洪峰样本不充分导致临界雨量值确定不准确时,HBV水文模型的计算值更宜作为风险预警指标;3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结果,确定出基于不同前期水位的一、二、三级风险致灾临界雨量分别为:257~310mm,152~247mm,100~203mm。精细化确定的临界阈值可以为开展灾害预警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以广西电网直调水电厂所处的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在对西江流域面雨量监测区域基础信息处理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开展分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以1:5万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基础,针对西江流域河网、自动气象站、水电站等分布特点,结合水系、等高线特征,沿水系分水岭对西江流域干流进行精细化分区,为分流域面雨量计算提供基础参数;(2)对分流域面雨量采用算术平均法与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结果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差较小,取算术平均法为流域分区面雨量计算方法;(3)逐小时处理、计算面雨量实时数据,实现西江流域面雨量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86.
为防止千年、百年一遇不同时段暴雨对核电厂区的潜在严重威胁,根据核安全导则的要求,并根据我国现行的暴雨强度计算的有关规范,采用工程水文设计中的实测暴雨频率统计法,对核电厂区千年、百年一遇暴雨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为核电厂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安全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7.
暴雨山洪灾害预警是中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决定山洪灾害防控成败的关键。论文围绕山洪灾害预警的核心问题,从中国山洪灾害区域差异特征、山洪灾害预警技术方法、山洪灾害概率预警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中国山洪灾害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因此有必要根据山洪灾害的区域差异发展有针对性的预警方法。以临界雨量为指标的雨量预警是目前中国中小流域暴雨山洪灾害预警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常规方法仅给出一个(组)确定的临界雨量阈值,导致预警结果存在突出的不确定性问题。概率预警可以定量评估诸多不确定性,给出山洪灾害概率预警结果,因此具备很好的理论优势与潜在应用价值。论文展望了山洪灾害概率预警未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1)充分挖掘暴雨洪水样本信息,开展山洪灾害概率预警基础方法与技术集成研究;(2)加强非平稳性条件下的临界雨量阈值估算与山洪灾害概率预警研究;(3)综合考虑预警阈值发生概率及其致灾概率,优化“多级预警、多级响应”技术方法,推进山洪灾害综合预警业务系统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88.
<正>2013年10—12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前高后低,降水前少后多,日照时数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秋季持续少雨,鄱阳湖水域面积为近10 a同期最小;12月出现同期罕见大范围暴雨。1气候概况1.1气温。10—1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3.9℃,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2℃。其中赣北13.6℃,偏高0.4℃;赣中13.6℃,偏高0.1℃;赣南15.0℃,偏低0.2℃。10—12月全省平均气温分别为20.0、14.5、7.2℃,与常年同期相比,10、11月偏高0.5、0.9℃,12月偏低0.8℃。1.2降水。10—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9.8 mm,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多9%。各地降水分布不均,赣北大部偏少,赣中、赣南偏多。10—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9.1、94.8、85.9 mm,10月偏少70%、11、12月偏多33%、80%。1.3日照。10—12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485.9 h,较常年  相似文献   
89.
<正>2014年4—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略多、日照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4—6月中南部气温异常偏高,5月暴雨、强降水过程频繁,导致局部灾情较重。1气候概况1.1气温。4—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2.9℃,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7℃,为历史同期第6高位。4、5、6月全省平均气温分别为19.6、22.7、26.3℃,较常年同期相比,4、6月偏高1.6、0.5℃,5月持平。  相似文献   
90.
从逐分钟地面数据文件中读取正点前10分钟内任一分钟的分钟数据进行备用,以备在临近正点时自动气象站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作为电话口传报文之用,保证正点数据的及时有效传输,避免逾限报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