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6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1009篇
地质学   1383篇
海洋学   368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4篇
  1937年   3篇
  1926年   3篇
  1924年   7篇
  1923年   8篇
  192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渠道刚性衬砌层(板)冻胀受力试验与防冻胀破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渠道受冻胀时其刚性衬砌层(板)受冻胀力的情况进行了室内模型测试试验, 结果表明: 其边坡衬砌层(板)所受的冻胀力是平行于该衬砌层(板)的切向冻胀力, 该力大小及正负与渠床土含水量沿渠道横断面高度的分布直接相关. 另外, 渠道边坡衬砌层(板)和其下冻土层之间冻结约束的存在与否是边坡衬砌层(板)会不会受冻胀力的必要条件, 若此约束存在, 则可能受冻胀力, 若此约束不存在(被解除), 则其不可能受冻胀力. 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中, 还找到了造成渠道刚性衬砌层(板)冻胀破坏的最终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防治渠道冻胀破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异构比φiC4nC4 和φiC5nC5 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同分子量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存在着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在运移过程中受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必然产生分异效应,从而使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异构比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种特征和规律性。用异构比φiC4nC4 和φiC5nC5 指标可以判断有机质的成熟度,研究轻烃运移的途径、方向、生成环境及轻烃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先回顾了地脉动波场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以往研究地脉动机制的几种方法。然后依据作者对基岩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的理论分析结果,结合地脉动记录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出了判定地脉动波场性质的形态法,轨迹法和基岩地脉动谱比法,并用实际地脉动观测记录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技术--QPOG(Quickly Predicting Oil and Gas),提出利用QPOG技术右以在地震勘探中快速有效地进行油气预测,并给出了有井区和无进区的两种预测方法;有井区以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相似优先比等方法为主,无井区以分形、混沌、突变等理论方法为主,通过对具体研究区的实际预测,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个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台站和5个全球地震台网(GSN)台站所记录的785个浅源地震的宽带垂直分量, 被用来研究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衰减特性.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各记录进行处理, 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Lg尾波的Q0 (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η的平均值. 进一步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Lg尾波的Q0值和η值的成像图及其误差分布.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Q0在200~500的范围内变化. 最低的Q0发生在滇藏地区; 最高的Q0发生在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端. η值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 对于所研究的大部分地区, η值呈现出与Q0值的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96.
硅灰石与盐酸快速反应规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应体系pH≤1.5时,硅灰石与盐酸快速反应,反应后体系中Si,Ca,Fe,Mg等元素在固液两相中化学状态及分布不同,当pH值为0.3-0.6时,液相中SiO2(硅溶胶)比例最大,Ca主要存在于液相中,但固相中总有少量Ca存在。快速反应固相比表面积较大,若反应前添加PEG,反应后中和到pH=4,可制备高比表面多孔SiO2,其比表面积>430m^2/g,孔径1-2nm,该产物在合成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纳米复合材料及用作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将北京百花山地区的16个土壤剖面分类为10个土系,并将这16个土壤剖面分别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参比,结果表明,土系与土种单元在性质上基本一致,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大比例尺调查制图所得图斑也必然相似;而在土系与土种以上的分类阶层,因为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两个分类系统划分的分类单元和据此进行的制图图斑则不一样;以土类为基础进行小比例尺制图,使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只能复区制图,而使用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则可以单区制图.  相似文献   
998.
黄土塬区坡面及小集水区泥沙输移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光  石辉 《山地学报》2002,20(6):718-722
文章首先推荐了计算泥沙输移比SDR时,所需侵蚀量、输移量的量测方法:侵蚀量用坡长为20m(水平距)、宽5m直线坡,在不同降雨及土地利用下,通过小区出口断面的泥沙量;输移量为坡长大于20m的径流小区小集水区出口处的拦蓄量。然后通过黄土塬区坡面坡度为9%的30m、40m、60m径流小区9年野外实验所得45组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单宽最小径流率qmin和最大含沙量ρmax可判别坡面泥沙侵蚀与输移的对比关系,即输移比SDR,并依据这些参数值,可将侵蚀输移状态划分为“侵蚀——输移区”,“侵蚀——堆积——输移区”和“侵蚀——输移挠动区”3个侵蚀输移状态类型区,同时通过研究给出了各区之间过度转换临界值的计算公式,即ρmax=11.96 0.117qmin和qmin=0.187ρmax-85.676。并能过对21条塬面不同面积(0.5hm^2-41.3hm^2)、坡长(30m-965m)小集水区淤积(输移量)的测量,将测量值与标准小区侵蚀量作对比,计算出各自的输移比SDR,并分别建立了SDR与坡长L、SDR与集水面积A的关系式,即SDR=2.85L^-0.306和SDR=0.735A^-0.151,为快速估算塬面小集水区泥沙输移比SDR值提供了方便。最后,分析了植被覆盖、土壤含水状况、人为活动等其它基因素对泥沙输移比SDR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对祁连山中段冰沟流域土壤有机C、N、P含量垂直分布与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沟流域土壤有机C、N、P含量在各样点随土层深度而降低,并在表层土中聚集较明显;在0—40 m土层中,土壤有机C、N、P平均含量随海拔升高总体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在中、高海拔处最高,P含量变异较小。0—40 cm土层中土壤C/N在海拔3 128—2 814 m处高于其他海拔,在3 075 m处C/N最高,土壤C/N、C/P随海拔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均在中高海拔处最高,而土壤N/P在海拔3 454 m处最高,在低海拔2 814 m处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C/N、N/P差异性不显著,而土壤SOC/P差异显著,3种植被类型影响土壤C/N和C/P的大小为乔木林>高山灌丛>高山草地,而土壤N/P为灌丛>乔木林>高山草地;植被类型、海拔是影响土壤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盖度、坡向。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不同流量比的两股射流入射水垫塘后的消能特性,选用非定常不可压缩流动的N-S方程和RNG k-ε紊流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结合溪洛渡双曲拱坝水垫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量比对水垫塘底板的冲击压力、临底速度、流态特征影响,并定量研究了流场内时均动能的衰减规律。研究表明,随着上游水股射流流量的减小,上游水股对底板的冲击压力在逐渐减小,由上游水股产生的动水垫作用逐渐减弱,使得下游水股对底板的冲击压力在逐渐增大;水垫塘流场呈现为具有动水垫效应的单股射流和动水垫效应微弱的单股射流两种形态。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上游水股射流,时均流速梯度较大,时均动能衰减较快,且随着上游水股射流流量减小,时均动能衰减速度加快,而下游水股射流的时均流能量比值和时均消能率总体小于上游水股射流消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