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利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青海地区磁通门秒采样观测资料,通过速率累加法分析连续数据的逐日变化速率,再根据需要对分析时段进行累加计算,识别数据资料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分析异常变化与强震的关系,梳理总结青海地区磁通门秒数据谐波振幅比的特征规律,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异常认识.结果表明,地磁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通过速率累加处理后的曲线持...  相似文献   
152.
中国东部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识别判据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漆梁波  张瑛 《气象》2012,38(1):96-102
基于中国东部5个冬季的地面降水观测和高空探测资料,针对不同的降水相态,对它们对应的不同温度及不同厚度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一组中国东部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推荐识别判据。分析发现:由于气候背景不同,我国东部的识别判据阈值和西欧的略有差别,而北美洲识别判据在我国东部的适用性也不好;综合考虑温度因子和厚度因子的识别判据表现则更好一些。该组判据对雨和雪的判别性能较好,TS评分分别达到0.91和0.73;对雨夹雪的容忍性判别TS评分也能达到0.57;但对冻雨(冰粒)的判别效果不好,TS评分仅为0.25左右,空报率达0.70~0.80,主要原因还是识别判据的针对性不足。鉴于该类天气的复杂成因,开发该类天气的客观识别判据需要考虑更细致的大气层结状况和局地气候条件,而当地预报员的预报经验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工作的结果能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相关业务预报和数值模式产品后处理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3.
《岩土力学》2017,(5):1436-1444
微震是矿山岩体损伤的重要信号,并被用于矿山围岩稳定性分析。为应用矩张量理论,研究矿山开采围岩破坏机制,对理论运用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1)通过引入适于矿山岩体应力状态的矩张量三分量分解模型,解决了由于矿山应力状态不确定带来的矩张量分解方程组求解的不确定问题;(2)针对Ohstu提出的矩张量岩体破坏模式判据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和修正,使其适于矿山岩体工程岩体破坏模式分析。利用改进后的矩张量分析方法对冬瓜山铜矿的部分巷道围岩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印证了冬瓜山巷道围岩破坏是一种以剪切破坏为主,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破坏形式的结论。当巷道穿过不同岩层接触带时,微震事件在接触带附近积聚,表明巷道围岩出现剪切破坏带并形成冒落区;位于单一岩层中的巷道围岩中的微震活动较为分散,破坏原因多为围岩应力集中,破坏形式表现为局部性围岩冒落。  相似文献   
154.
《地学前缘》2017,(2):257-264
岩石可压裂性的判定大多以脆性指数的方法来评价,但脆性指数概念混杂,地质依据不足,大多停留在半定量估算的水平,没有从岩石破裂机理出发定量评价其可压裂性大小,适用性及准确度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基于低渗透油藏砂岩储层可压裂性缺乏可靠判据的实际,对大庆外围某油田压裂先导试验区块储层开展精细地质建模。采取有限元定量模拟手段,改善固有裂缝预测模式,将原先局限于垂直地层剖面的裂缝预测导向转变为"水平方向预测"。首次提出"平面逐层累积"压裂缝预测方法,对压裂目的层段每小层开展平面裂缝模拟,实现了在三维空间中开展压裂缝定量预测的目的。建立起"实际压裂指数(AFI)"、"潜在压裂指数(PFI)"、"总压裂指数(FI)"、"测井压裂指数(LFI)"4个新判据。结论与现场井下微地震检测结果吻合良好,这将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采前煤柱稳定性研究是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和开采方案设计的关键。以山东某矿深井巨厚砾岩条件工作面开采遗留煤柱为背景,采用案例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机制及其煤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的简化力学模型,探讨了引起煤柱变形的主要应力来源和变形形式,推导了在协同变形条件下煤柱的应力-应变关系。以此为基础,综合煤柱煤体应力、围岩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等条件,提出了煤柱整体失稳的力学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巨厚岩层-煤柱失稳诱发冲击与煤柱的位置、尺寸和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关系密切,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是诱发煤柱失稳的动力因素;巨厚岩层-煤柱的变形主要包括受集中力F压迫的协同挠曲压缩变形和受集中力G作用的重力沉降变形,二者保持内在协调性;巨厚岩层下煤柱整体失稳的工程判据为煤柱煤体平均支承应力p超过其平均极限支承强度Rc(p≥Rc);评估得到遗留的50 m煤柱具有强冲击危险性,并通过优化开采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对相似条件煤柱留设及其稳定性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冰透镜体形成过程中的土体破裂驱动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宇航  李东庆  明锋 《冰川冻土》2019,41(3):657-668
随着寒区工程高等级化和变形限制要求的进一步严格化,冻胀问题已经成为寒区工程建设考虑的关键问题。造成冻胀的原因在于外界水分迁移冻结并形成冰透镜体,因此,深入认识冰透镜体形成问题对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冻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冰透镜体的形成受控于土体破裂驱动力,因此,深入开展冻结过程中的土体破裂驱动力研究对阐明冰透镜体的生长机理以及解决工程冻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在土体冻结过程中的土体破裂驱动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指出各研究结果之间的异同点。基于各研究结果的相同点,分析了目前土体破裂驱动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分析0312号台风"科罗旺"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地面资料,应用"热带气旋强度综合判据表"的办法,确定该台风的强度,并分析其大风分布的特点.为将来雷达探测台风业务,分析回波资料积累一些经验和方法,从而能更好的利用雷达回波应用于台风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158.
陆维松 《气象学报》2001,59(6):641-651
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能量作为 L yapunov函数 ,导出了包含两个联立不等式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正压稳定性判据。并指出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初始扰动振幅小于某一临界值 ,另一个则是摩擦系数大于另一临界值 ,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约束。该判据表明 ,在实际大气中对于有限振幅扰动容易产生正压亚临界不稳定 ,它大大地改进了以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9.
非线性正压临界不稳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陆维松 《气象学报》2001,59(6):641-651
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能量作为Lyapunov函数,导出了包含两个联立不等式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正压稳定性判据.并指出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初始扰动振幅小于某一临界值,另一个则是摩擦系数大于另一临界值,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约束.该判据表明,在实际大气中对于有限振幅扰动容易产生正压亚临界不稳定,它大大地改进了以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0.
蒋志 《现代地质》2001,15(2):209-210
受大洋中脊火山喷气孔附近有深海生物生存现象的启发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理论得出了矿物晶胞体积与温度、压力和组分相关的热力学公式 ,该公式可用于矿物成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