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7篇
  免费   2098篇
  国内免费   2234篇
测绘学   1159篇
大气科学   1747篇
地球物理   2230篇
地质学   4982篇
海洋学   1567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524篇
自然地理   42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433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苏北海州群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胶南古小陆块的东南部,断续出露一套浅—中变质岩系,称海州群。海州群含有大量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角斑质岩、角斑-石英角斑质岩、细碧质岩及个别角斑质岩。它为寻找与细碧角斑岩及凝灰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及贵金属矿床等提供了一定的地质前提,是江苏古火山变质岩系找矿远景区之一。为此,本文对  相似文献   
992.
减小水平分量磁变仪记录非线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减小水平分量磁变仪记录非线性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的标度值(C/M)、选取适当的入射角α_0、选择适当的记录距离R是改善水平分量磁变仪记录状态的主要途径。文中对比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93.
震前电磁辐射的存在,已为国内外地震监测的多次记录所证实。为抑制本底噪声,突出震前电磁辐射波形。实验人员于1988年基于实践经验与电磁基础理论。研制成震前电磁记录仪《电极传感器》。历经三年的实验研究,证明:新型传感装置降低了本底噪声,突出了辐射波形,提高了信噪比,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94.
995.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库松木切克山喇嘛萨依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出该类矿床的若干勘查标志,其中地层层位、含矿岩相、地球化学异常、容矿岩石、围岩蚀变、活化脉体及同生断裂等最为明显。在区域内如能确定出这些标志,尤其是标志组合的存在,则将可能取得该类矿床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97.
含水土结冰温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崔广心  李毅 《冰川冻土》1993,15(2):317-321
  相似文献   
998.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