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137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861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144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微卫星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黄勤  江锦祥  马平 《台湾海峡》2007,26(4):548-554
本文采用Ucdcg153、157、202微卫星引物对福建两个太平洋牡蛎(学名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养殖种群进行扩增分析和序列测定.与采自漳浦旧镇的近江牡蛎(C. ariakensis)比较,前者对以上三种引物全部呈阳性反应,后者只对Ucdcg157显阳性.与Genebank提供的相关序列比较,福建太平洋牡蛎与Genebank样品应属同源,其中漳浦霞美和厦门白礁的样品则可能代表同一种群的两个衍生品系.本项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近亲繁殖的育苗方式已经导致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裂化;任其发展不利于维护良种优势.本次采集的样品中未发现显示葡萄牙牡蛎、熊本牡蛎和美洲牡蛎微卫星特征的个体.  相似文献   
962.
东太平洋海盆地山玄武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太平洋海山玄下央属于大洋岛屿拉斑玄武岩,主要由橄榄拉斑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组成,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和过渡玄武央系列,岩石具有基质为斑拉玄武结构或间隐结构的斑状结构和气孔构造,斑晶主要由拉长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基质除拉长石和玻璃质外,还有少量普通辉石和磁铁矿等,岩石化学成分中Al2O3Na2O,K2O含量偏高,玄武岩中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基本相同,曲线较平坦,稀土分馏不明显,具Ce,Eu异  相似文献   
963.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964.
联系1982~1983年El Nino事件期间的太平洋赤道潜流逆转事件,研究了1976~1977年和1986~1987年两个El Nino年中137°E和165°E断面上出现的相同现象。认为赤道潜流运动逆转并非1982~1983年El Nino期间的偶发事件。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是监测赤道潜流变异及其与El Nino事件关系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965.
海浪波高场熵及其在西北太平洋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佩芳  孙孚 《海洋学报》1996,18(6):18-25
在给定的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由波高的统计分布定义了一种海浪的波高场熵,并使用GEOSAT高度计1986年11月至1989年2月的波高资料,计算了西北太平洋上的波高熵值.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波高熵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它在冬季取得最大值,在夏季取得最小值,其下降速率大于上升速率.在考虑到波高与海洋表面的风应力、海面粗糙度的联系,期望这个结果将会对大尺度大气与海洋动力学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6.
967.
北太平洋海温和PNA波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学椿 《海洋学报》1992,14(1):29-38
本文研究了500hPa 3-5年周期对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主要结果有:(1)由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西风漂流区海温和北太平洋所有格点海温的同期相关场,我们发现,北太平洋海温场有三个主要遥相关区,它们分别在西风漂流区、赤道东太平洋区和阿拉斯加湾区,后两个相关区和前一个反位相.这三个相关区的结构十分类似于大气中的PNA结构.用赤道东太平洋区和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差PTI能表示海温PNA结构的变化.它能代表大平洋65%地区的海温变化,可以作为监视埃尔尼诺的新指标.(2)太平洋海温指数PTI和滤波后500hPa的同期相关场呈明显的PNA结构;500hPa 3-5年周期对埃尔尼诺和反埃尔尼诺的响应.分别产生+PNA波列和-PNA波列.(3)将埃尔尼诺(反埃尔尼诺)按海水增温(降温)的位置不同分成东部型和中部型.滤波后500hPa对东部型的响应产生PNA波列,对中部型的响应产生EAA波列.说明定常热源的位置不同,大气对其的响应亦有不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68.
969.
渤、黄海冰情与华北地区降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北京1932~200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渤、黄海海冰资料及1951~2000年气候因子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季渤、黄海冰情与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冰情与降水存在着条件相关,如果海冰冰级达到2.5级以上且冬季副高较前一年有增强趋势,年降水大于平均值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点是对华北降水进行预测的一个新发现,对华北年降水趋势预测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冰情与副高可判断当年降水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0.
本文通过对不同水深区沉积物中组分、生物面貌、矿物、CaCO3含量和碳酸钙溶解率等特征的分析和对比,把本区碳酸钙溶解深度带划分为碳酸钙溶跃面(小于3700m)、弱溶带(3700~4800m)、强溶带(4800~5200m)和全溶带(大于5200m)。提出本海域碳酸钙补偿深度界面约在5200m。文中还阐述了不同碳酸钙溶解带及其沉积物特征,认为造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水深变化碳酸钙溶解程度不同以及与南极底层流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