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8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39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 心(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1968~199 8年),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 研究. 结果揭示,SMJ作为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对两个半球间水汽输送起最关键的作用, 它把水汽从冬半球输送到夏半球. 夏季SMJ的年际变化有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与之相联系 ,特别是东亚沿岸的波列状异常分布、南亚高压以及澳大利亚以南的偶极型异常分布;它 也同春季的北印度洋等海区的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还表明,春季SMJ的年际变化对东 亚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影响,由于SMJ影响的超前性,因此它在东亚夏季气候预测上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沿岸上升流和沿岸急流的一个半解析理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了陆架地形后,在垂直海岸的x z剖面上 ,对Boussinesq流体的非线性海洋运动方程求得了总动量守恒、温度守恒和位势涡度守恒的 普 适形式,进而得到流函数所满足的椭圆型二阶偏微分方程,在给定流体沿地形运动的条件下 ,算出问题的解. 计算结果表明,沿岸可以出现上升流也可以出现下沉流,它依赖于海洋的 大尺度背景条件. 计算所得的上升流、沿岸急流、温度的锋区结构与一些观测事实接近.  相似文献   
33.
0103号台风“榴莲”路径与致洪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0103号台风“榴莲”的路径及特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分析,认为造成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员主要的天气原因是:深厚的副热带高压使台风偏向西行进入广西,与正在爆发的西南季风云系相遇,从而使降雨量大幅度增加,引发了广西南部特大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34.
海南岛中低纬冷暖系统相互作用下的非台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3年~2002年共10年的天气资料分析发现,在海南,中纬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在南海上活动的低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秋季产生非台暴雨的非常重要的环流形势;同时发现,低空急流的存在与暴雨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并且对2000年10月13日~15日的暴雨过程利用T106物理量场诊断分析,说明暴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针对2001年入夏以来辽宁多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 ,通过对同期天气环流背景及流场分布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高空特定形势场、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冷涡、台风是出现多雨时段、暴雨及大暴雨的重要环流背景 ;暖式切变线、多种急流辐合上升是产生暴雨及大暴雨的重要物理因子  相似文献   
36.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Ⅰ:个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分析场和NCAR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孟加拉湾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副热带环流的大尺度和天气尺度特征,探讨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与南海季风爆发之间的物理联系及孟加拉湾季风气旋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对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5月爆发的东亚季风展现出典型的从孟加拉湾地区东传发展到南海地区的过程。随着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和对流活动增强、北移,南海北部出现了低层西风和对流活动,领先于副热带高压在南海地区减弱和撤退。结果还显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对流凝结加热有助于该地区经向温度梯度的反转,在热成风关系的制约下南海上空副热带高压脊面的垂直倾斜由冬季型转向夏季型,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37.
邓芸 《广东气象》1997,(4):12-13
1992年9-10月,由于冷空气不断爆发南下,致使各地先后出现降温。10月4日和11日冷空气两次南侵本省,副高明显减弱,加上空气干燥并伴有3级以上的偏北风,我市从12日开始出现了长达9天的干冷型寒露风天气过程,对晚稻的抽穗扬花有严重影响。本文对这次寒露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1寒露风过程的冷空气活动1992年10月份内,共有3次冷空气活动,分别出现在上旬中期、中旬前期和下旬前期。就强度而言,除上旬中期的冷空气活动达到了中等强度以外,其余2次均为弱冷空气。1.1上旬中期的冷空气过程上旬中期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影响我国北部和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38.
一次暴雨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莲芬  陈大任  张代平 《气象》1997,23(2):25-28
通过对199御7月14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所获取的3824多普勒天气雷达平均径向风场资料的分析,发现边界层急流与较强的降水相伴。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9.
袁景凤 《气象》1997,23(4):13-16
1996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偏弱,脊线位置初夏偏北,盛夏西端持续偏南;亚洲西风带后冬至初春经向环流明显发展,7月亚洲中纬度地区常有阻塞形势维持,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偏高,夏季南支印缅槽较弱。  相似文献   
40.
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证实了各类副高活动均与日月运行的某些周期活动有关,主要表现形式为周期性泊松联系和与天文奇异蹼同步效应两种,并且指出,副高活动类型不同,则所对应的联系对象和联系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