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7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1067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526篇
地球物理   349篇
地质学   2029篇
海洋学   69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卡 《海洋世界》2012,(10):28-28,30,31
1873年,一艘名为"挑战者"号的科考船正在大西洋上进行考察。在船上的科学家们在用普通的测深锤测量水深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西洋中部的水深只有1000米左右,反而要比大西洋两侧浅得多。按照常理,越往大洋中部走,海水应该越深才对。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又测试了几个点,发现结果仍然如此,就把这个情况记录了下来。50多年后,德国"流星"号调查船利用回声  相似文献   
992.
海马齿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盐生植物, 既是传统野生菜蔬, 也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北移种植海马齿进行生态修复时, 越冬低温的影响是成功与否的首要关注问题, 其机制尚待解明。脂肪酸在生物耐受低温中发挥作用, 挥发性有机物与脂肪酸代谢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海湾环境中生态修复浮床上的海马齿样品, 重点解析北移种植环境下, 海马齿植株不同部位受越冬影响前后的脂肪酸和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差异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海马齿的花、叶、茎和根样本中, 共检出14种脂肪酸, 根中的脂肪酸种类数相对最多;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花和叶中的含量(平均分别为56.46%和60.23%)总体大于茎和根(平均分别为41.56%和44.45%)。茎、叶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有机物, 蘑菇醇为优势种类。越冬后脂肪酸和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数量显著降低,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在冻伤植株中显著升高; 就植株脂质营养指数而言, 耐受越冬低温的植株其脂质营养品质提高。越冬造成海马齿两类化合物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C18脂肪酸代谢响应有重要贡献, C18: 3(n-3)和蘑菇醇分别是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谢产物, 可能与抗冻应激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推广海马齿种植以构建可持续近海生态修复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1974-2006年逐月的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北半球500hPa和1000hPa高度场资料,利用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各月北太平洋海温的变化特征、探讨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温关键区,然后分析关键区海温与气象场的联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温变率较大的地方出现在我国东部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年代际变化为上升趋势;海温与前一年12月和同期1月500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最好.表现为冬季东亚大槽对关键区海温的显著影响.1月关键区海温与后期5-6月西太平洋副高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即1月关键区海温升高,同年5-6月副高亦加强,即反映冬季北太平洋SST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海洋世界》2009,(3):8-8
长途跋涉,只为找到食物——这就是目前居住在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麦哲伦企鹅的生活写照。环境的多变和食物的稀缺使麦哲伦企鹅的生存受到了挑战。在它们的繁殖期,“父母”中一方负责孵蛋,另一方则出外寻找食物。现在,麦哲伦企鹅必须要比从前多游出40千米,才能找到食物。  相似文献   
995.
刘江平 《海洋世界》2007,(11):69-73
广袤的非洲大陆呈南北走向,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最南端的好望角是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关键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21世纪非洲大陆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运作的今天,非洲石油、钻石、木材、有色金属等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激增,争夺并控制非洲大陆濒海区域、好望角咽喉要道、东西两翼的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海运航线,就有着异乎寻常的地缘  相似文献   
996.
河北北岔沟门铅锌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季甡 《物探与化探》2001,25(2):123-131
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北岔沟门铅锌矿区水系沉积物、岩石、近矿围岩、矿体中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了矿区内元素的相关性、元素组分分带及矿化意义和元素原生分带,阐明该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建立矿体剥蚀程度的评价指标,并对今后在该区进行地质普查提出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7.
皖中浮槎山地区南延部分以大黄山一带为代表,出露一套基本未变质地层,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微古化石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为北将军(岩)组,可与张八岭地区的北将军(岩)组进行对比,进一步将其分为两个(岩)段:下(岩)段为碳酸盐岩,上(岩)段为碎屑岩。  相似文献   
998.
湘西北早奥陶世南津关组生物丘(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湘西北张家界市温塘早奥陶世南津关组中部发现了小型生物丘 (礁 ) ,它们位于开阔台地与台地边缘斜坡毗邻的开阔台地边缘。经研究组成该生物丘 (礁 )的主要造礁生物之一是瓶筐石 (Calalhium) ,它具有固着、吸附和粘连周围生物或生物屑的造礁作用。笔者等的研究证实这类生物在早奥陶世南津关期业已出现 ,并有了初步繁盛 ,在此基础上 ,至红花园期有了更大的繁荣 ,广泛出现在扬子区。  相似文献   
999.
北黄海西部全新统分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西部海区全新世沉积的研究是理解黄河泥沙向外海输运的过程、机制以及全新世期间黄河入海口在黄、渤海之间变迁的关键。然而,相对我国其他海区而言,北黄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全新世沉积分布的全面认识。本文根据1998年和1999年在北黄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浅地层剖面记录(图1),对北黄海西部海区的全新世沉积有如下几点初步认识: 1)北黄海西部全新世沉积分布总体而言北薄南厚。沿辽东半岛一侧的海区,全新统极薄,厚度在1~2m以内,浅地层剖面上无明显表现。向南侧海域,全新世沉积逐渐增厚,在近山东半岛一侧海区,最厚可达30m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及其气候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2001,25(4):433-443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0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和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一般正位相型的振幅强于负位相型。尽管在极个别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与太平洋ENSO无关,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ENSO)有很好负相关。它们的联系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资料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亚洲南部流场、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副高都有明显关系,表明它对亚洲季风活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