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656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利用1957~2000年天气图资料,分析了焦作市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地面中尺度流场、物理参数,揭示了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产生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972.
选取实况天气资料,分析了2001年7月5日石河子地区冰雹天气的成因,物理量场、影响系统、启动系统和雷达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973.
根据1998年NCEP逐日资料和TBB逐日资料,探讨了低纬度对流活动和副高周边水汽输送及其对流活动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南撤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低纬热带对流加强,且110°-150°E地区的南北向垂直经圈环流下沉区北移,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北跳现象.另外,诊断结果亦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周边纬向水汽输送的显著减弱亦预示将出现副高的北跳,而西太平洋地区低纬经向水汽输送减少一候之后,副高南撤.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南撤与低纬度的对流潜热释放、中纬西太平洋副高周边的水汽输送及其对流活动存在密切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上述副高活动变异与前期水汽输送及其对流特征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4.
陕西2002-06-08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2-06-08全省区域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表明:有利的东高西低大尺度环境场以及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造成了这次强降水过程;中低层存在着两支强的水汽输送通道,低空暖湿平流输送水汽时所带来的位势不稳定能量,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地面上有锢闪锋生成,其缓慢的移速使得暴雨量级加大;特大暴雨区与地形及涡旋辐合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975.
文章在对巴盟、包头及呼市各防雹办收集的降雹及雹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降雹天气分为西北气流型、槽区型、西风气流型和西南气流型四个类型,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模板,通过相似分析进行模板匹配计算。在综合考虑降雹天气产生要求的水汽,不稳定条件及动力触发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各个模板选取不同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同时建成了一个能在Micaps工作平台上完成资料自动采集、处理、分析、显示的客观化、定量化的冰雹预报指导产品。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增加了人工防雹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976.
昭苏县位于新疆西北边陲,为中亚内陆腹地的一个高位山间盆地,地处80°10'~81°31'E、42°38'~43°15'N。全境总面积1.12万km2,县属草场40.6万hm2,耕地3.63万hm2。全县海拔在1323~6769m,县城海拔近2000m,农作区平均海拔1890m。昭苏县属温带山区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年均降水量512.2mm。冷季长,寒冷多雪,暖季多雷雨和冰雹。冰雹是昭苏县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其特点是:地方性强、雹日多、灾情重。昭苏盆地处于克士敏山南背风坡,年均雹日22.1d,是全疆冰雹特多地区。为了抵御冰雹灾害,昭苏县一直在坚持不…  相似文献   
977.
对2002年4月22日20时至23日08时发生在咸宁市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出现回暖过程,中低层温度升高、湿度增大,使大气层结形成对流性不稳定,而地面冷空气南侵是造成这种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外因。  相似文献   
978.
受静止锋北侧一条强对流云团的影响,深圳市2001年4月9日下午出现了少见的强对流天气,16年来首次记录到冰雹,市气象台发布了2001年第一个暴雨信号。红色暴雨信号。由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前,深圳地区上空的大气层结比较稳定,而强对流过程又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征(降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和中尺度天气现象(降水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本文通过对该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分析,找出这场暴雨的触发机制—重力内波,探讨以后预报局地暴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9.
永登县冰雹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永登县1957~2001年冰雹资料和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永登雹期较长。每年4~10月都有可能出现降雹,年均雹日3.87d;降雹的年际变化不均匀,1985年冰雹发生频率最高以后,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月、旬际变化存在较明显的两峰现象,主峰在6月上旬,次峰在8月下旬。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对2002-06-08全省区域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表明:有利的东高西低大尺度环境场以及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造成了这次强降水过程;中低层存在着两支强的水汽输送通道,低空暖湿平流输送水汽时所带来的位势不稳定能量,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地面上有锢囚锋生成,其缓慢的移速使得暴雨量级加大;特大暴雨区与地形及涡旋辐合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