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86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45篇
地球物理   447篇
地质学   1668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华北地区近50年的气候、水资源、旱涝灾害面积等资料,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水资源的变化规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极端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旱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气候模式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华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2.
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宋润田  金永利 《气象科技》2001,29(3):36-39,50
利用多普勒声雷达所获取的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分析了1997年12月18日平流雾的温度场和水平风场特征,指出分布于逆温主体内系统性较强下沉运动是逆温增强和维持的主控因子,分布于逆温层和近地层内的系统性上升运动是逆温大幅减弱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43.
中国华北地台二叠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受宇地系统场控制的突发性海侵形成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旋回层序界面进行的等时性旋回层序对比,建立了纵穿华北地台晚石炭世=二叠纪的等时性旋回层序格架,首次发现了华北地台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已经由稳定克拉通盆地转化为具冲断造山楔挤压的前陆盆地,主要证据有:从紫松阶中晚期,隆林阶至栖霞阶,北华北各旋回层序已成为具有前渊造山带物源性质的巨充填层序和反粒序层序(PS6-PS28),在南华北同时限各下超层序的底部均发现具补偿性的深海相泥岩和硅质岩,在南部出现属前陆前隆带的后阶型缓坡碳酸盐岩序;二叠纪沉积盆地的冲断造山带物源性质的普遍存在,似瘤状硅质结核,凝灰岩,凝灰质沉积,以及具有浊积滑塌重力流复理石的沉积共生序列;多期次广泛发育的火山岛弧-孤后火山喷发事件;反极性时和古纬度的变化等,以上证据均支持从早二叠世以来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兴蒙褶皱带发生聚敛碰撞形成冲断带和前陆盆地,证明了华北地台在二叠纪已成为具有弧后性质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44.
华北地块内部主要断层运动模型的GPS数据反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4):33-42
  相似文献   
145.
试论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的穿时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板块寒武系馒头组和毛庄组,徐庄组和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分别以紫红色泥质白云岩及页岩、鲕粒灰岩和竹叶状灰岩为特征,依次形成于Xi湖--塞卜哈、鲕滩和滩外斜坡环境。若按传统的时代划分,必然得出互相矛盾的古地理解释。按Walther相律,应有大量的柴红色泥质白云岩和页岩,鲕粒灰岩与竹叶状灰岩是同时形成的,无论泥质白云岩和页岩,鲕粒灰岩还是竹叶状灰岩都是随着海侵、相迁移而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依次形成,并且它们都是穿时的。  相似文献   
146.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中段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德臻  李龙等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337-342,347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对其中段沙湾子-大老虎店段进行了重点解剖。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结合构造形迹特征,对该断裂带的构造演化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大地构造意义。该断裂带在航磁、重力及深震剖面上都有明显的反映。对断裂带上韧性剪切带、碎裂岩带、推覆构造、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自新太古代至今长期活动的构造活动带,控制着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47.
石林平  吉宝珩  迟秀兰  魏华 《气象》1996,22(11):26-28
该文介绍了河套至华北,华东地区一种西倾斜脊及其对天津和华北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守中  蒋海昆 《内陆地震》1996,10(2):103-112
利用固定半径法和直接计算法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区(N30°~43°,λE106°~125°)13个K表性子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广义维数Dq—q及标度指数谱f(a)—a的特征,并与单—Dq—t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为多分形结构,单一分形不能完整地描述其分形特征,应该用Dq—q或f(a)—a来加以分析;(2)华北强震前的0.5~2.0年.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多分形结构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q为负时Dq增大、q为正时Dq减小,或f(a)两端点下降,a跨度增大及顶点右偏等现象,这是对地震密集—平静现象的另一种描述;(3)华北地区地震时间多分形方法回顾性预报评分R=0.47,说明其有一定预报效能,是有前景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9.
华北震后趋势判断的前兆综合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华北邢台、渤海、海城、唐山、大同五大震例的各前兆学科震后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综合判断后续地震异常的3项定量指标与4项定性指标,还给出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并计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当评判有震时又给出预报后续地震三要素的经验性判据.  相似文献   
150.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北山地有三期山地夷平面,四期河流阶地面。表明新生代地壳运动具有垂直差异性质。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升幅1700m,速度0.031mm/a。以第四纪为最大。全区新地壳构造形迹可划分为3大类,8亚类和32个小类。在新生代构造运动中,又划分出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最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