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3篇
  免费   2016篇
  国内免费   3103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9556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1949篇
海洋学   49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954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降水自记纸数据化处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详细分析降水自记纸数据化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介绍广西24个基本基准站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技术及情况.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加热对东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新  李伟平  许晃雄  吴国雄 《高原气象》2007,26(6):1287-1292
东亚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是亚洲夏季风系统的重要特征.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CRU的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分布形势与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变化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由于高原非绝热加热可在亚洲东部沿海地区强迫出类似Rossby波列的大气环流低频振荡结构,而此低频波可以影响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从而使得东亚夏季降水的形势发生变化.而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的形态从春季到夏季有很好的持续性,春季高原加热与夏季东亚的降水形势分布也有很好的相关.本研究中采用的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指数可作为东亚夏季降水预测的一个指标,亚洲季风降水不仅受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对其也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94.
2007年汛期AREM模式降水预报效果检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颖 《湖北气象》2007,26(4):372-380
过对2007年6~8月AREM模式降水预报做不同时效、不同区域的TS评分对比,比较AREM与T213、JAPAN三个模式降水预报TS评分,并对AREM模式2007年汛期主要降水过程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从而获得AREM模式2007年汛期降水预报效果和特点,结果表明:(1)从AREM模式不同时效降水预报TS评分对比可知,对长江中下游区域,AREM模式12~36 h预报效果好于0~24 h预报,24~48 h效果相对较差,对华南、华北、东北、西南东部区域的降水,AREM模式预报效果均随时效延长而减弱。(2)由AREM模式对不同区域降水预报TS评分的对比可知,AREM模式(各预报时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各量级降水预报的TS评分均高于全国范围的TS评分,西南东部(各预报时效)小雨(以上)量级TS评分均为各区域最高,但中雨以上各量级TS评分均低于全国范围,其他区域无稳定的预报特性。(3)从AREM、T213、JAPAN对长江中下游地区12~36 h降水预报TS评分对比可知,三个模式小雨(以上)量级降水的TS评分基本相当,对该区域暴雨、大暴雨强降水中心的预报,AREM好于T213,JAPAN相对较差,随量级增加AREM预报优势表现更为明显。(4)对2007年汛期6次个例分析可知,AREM模式对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江淮流域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预报效果较好,对暴雨、大暴雨中心的预报较T213和JAPAN有明显的优势,但对小范围、局地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995.
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1日~2007年2月28日)吉林省总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接近常年。冷空气活动少且强度弱,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时间分布呈前冬(2006年11~12月)少,后冬(2007年1~2月)偏多,空间分布呈东南部山区(吉林、通化、白山)略多,其它市(州)略少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冬季的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基于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NLPCA),对中国近50 a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当夏季降水距平的一维NLPCA近似在非线性主成分取极端相反位相时,对应的空间分布型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一维NLPCA对夏季原始降水距平场的近似,比传统一维PCA的近似更为逼真。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冬季气温的集合典型相关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欧亚大陆地面温度、北半球500 hPa高度、热带印度洋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以及北太平洋SST为预报因子,通过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简称CCA)建立预报关系,然后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预报(ensemble canonical correlation prediction,简称ECC)方法预报中国冬季气温,并分析预报技巧及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预报因子对各个地区有不同的预报技巧,以欧亚大陆地面温度为预报因子预报技巧较高,而ECC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有更好的预报能力,预报技巧高于任何一个单因子场的CCA预报;采用回归法的集合平均比简单的等权集合平均预报技巧更稳定.  相似文献   
998.
对45个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密集度场与北太平洋500 hPa位势高度滤波方差场作奇异值(SVD)分析.结果表明:SVD得到的第1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异常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异常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显示:海冰异常导致大气环流调整,气压梯度、急流、850 hPa天气尺度涡动热量经向通量和垂直通量、局地斜压性均发生改变,从而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及中心位置位移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河南省104个气象站1957 2000年降水量资料,以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负距平(%)为干旱指标,提取不同等级干旱的资料矩阵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并取主要模态特征向量值和时间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要特征,40余年轻旱、中旱发生频率达59.71%和32.24%;各等级干旱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豫北、豫东以及豫西北的部分地区是干旱频发区,而豫西南和豫南地区则是干旱低发区;干旱的时间变化呈波峰波谷交替的振动形式,大规模轻旱2~3 a一遇,中旱3~4 a一遇,重旱约10 a一遇。降水负距平(%)平均值的分布特征可从总体上体现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对2005年"海棠"台风倒槽造成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暴雨产生在eθ线陡立密集区内,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边界层内925hPa具有MPV1>0、MPV2<0的特征,此次暴雨产生在正的MPV1中心附近,有利的地形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