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冬季气温的集合典型相关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欧亚大陆地面温度、北半球500 hPa高度、热带印度洋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以及北太平洋SST为预报因子,通过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简称CCA)建立预报关系,然后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预报(ensemble canonical correlation prediction,简称ECC)方法预报中国冬季气温,并分析预报技巧及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预报因子对各个地区有不同的预报技巧,以欧亚大陆地面温度为预报因子预报技巧较高,而ECC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有更好的预报能力,预报技巧高于任何一个单因子场的CCA预报;采用回归法的集合平均比简单的等权集合平均预报技巧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湖南诸广山南体花岗岩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境内,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北缘,区内矿产极为丰富,主要有钨、锡、铅锌等。区内钨锡矿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钨锡矿的形成受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和岩浆作用等多种因素所制约。砖头坳——白云仙钨锡钼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是诸广山南体花岗岩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最好的区域,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钨(锡钼)矿床。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具有寻找新的大中型钨锡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中段,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层次清晰,交通方便(图1),因此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地质学家涉足此地(李四光、赵亚曾,1924)。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尤其在古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成果甚丰,其中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科联确定为该界线层型的主要参考点;寒武系和奥陶系亦被确定为我国南方寒武系、奥陶系的主要标准剖面;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层型剖面。寒武系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4.
在多处理器体系结构下,Linux在嵌入式平台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详细分析多处理器平台下Linux启动过程的基础上,从系统使用及编程者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其中相关的位图建立处理机制及其作用,得出了在多处理器及多核平台下进行Linux操作系统移植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南夏季干旱指数的ECC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东南夏季气温和降水显著负相关的特点,构造合适的干旱指数。选取美国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表温度场、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亚欧大陆表面温度场作为预测因子,取由国家气象中心整理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的东南部干旱指数作为预测对象,采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方法(ensemble canonical correlation,ECC)预测东南夏季干旱指数。预测与实况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均表明,该方法优于单因子场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预测方法,其中采用超级集合平均法又比等权集合平均法具有更高的预测技巧。  相似文献   
6.
三叠纪及早古生代花岗岩是华南花岗岩中研究相对薄弱的部分,其构造背景也是众多学者们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湖南道县虎子岩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U-Pb锆石定年进行研究,得出虎子岩地区二长花岗岩存在三组年龄的锆石(437~441 Ma及359~374 Ma,属于加里东期;229~232 Ma,属于印支期),说明二长花岗岩所经历的最后一次岩浆活动时间为三叠纪,在研究区有同时期的虎子岩基性岩的产出,且在该地区未发现中性岩,推测该地区二长花岗岩岩浆很可能是虎子岩基性岩岩浆底侵到下地壳使其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同时二长花岗岩的微量元素表现出岛弧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其源岩可能为元古代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拼合时形成的岛弧岩浆岩。二长花岗岩中的继承锆石U-Pb年龄显示,在该区加里东期也存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7.
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纳米铁去除水体中污染物获得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采用海洋藻类制取纳米铁的相关报道。本文首次选用一种褐藻羊栖菜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铁(HF-Fe NPs),并用于去除水中Cr(VI)。HF-Fe NPs的电镜扫描图像表明,绿色合成纳米颗粒为球状,粒径约为17~40nm;X射线能谱图显示,HF-Fe NPs中Fe、C、O含量分别为25.49%、24.79%、25.88%,说明合成的纳米铁外包裹着一层有机质;采用选区电子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试样进行晶态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HF-Fe NPs为无定形态。对纳米铁颗粒进行紫外可见全扫描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羊栖菜提取物中的岩藻黄素和褐藻多酚等可能参与了HF-Fe NPs的合成。以Cr(VI)为目标去除物HF-Fe NPs去除Cr(VI)的效率达到92.76%,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