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篇
  免费   602篇
  国内免费   108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591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864篇
海洋学   2200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海曾母盆地新生代晚期构造沉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母盆地是一个NW向走滑型沉积盆地,新生代晚期经历了强烈沉降,平缓沉降,加速沉降和差异升降四个时期,其构造演化主要决于加里曼丹与南沙两地块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NW向断裂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992.
古南海的展布范围以及俯冲消亡过程等一直是地质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这不仅与南海扩张诱因密切相关,而且对南海地球动力学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对南海南部造山运动以及古南海俯冲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构造活动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运动从早白垩纪到晚白垩纪,古太平洋的洋壳俯冲到婆罗洲岛下方,俯冲带位于现今卢帕尔线一带,引起了曾母-南沙地块不断向西南婆罗洲靠近,并于晚白垩纪引发了碰撞造山运动。由于婆罗洲自身是由众多地块拼合而成,所以在始新世期间发生了多期碰撞之后的地块变形重组事件。最终在晚始新世(37 Ma)完成最后一期变形(沙捞越运动)。第二阶段是晚始新世(35 Ma)到中中新世(15.5 Ma),位于西巴拉姆线以东至菲律宾卡加延一带的古南海从西巴拉姆线以东,向婆罗洲岛下方俯冲,随后扩散到沙巴以及巴拉望岛以南的地区,直至菲律宾的民都洛岛一带停止俯冲。由此产生的拖曳力是南海扩张的主要诱因。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效果相似,古南海的俯冲使得婆罗洲岛与南沙地块不断靠近。在中中新世(15.5 Ma),引起南沙地块与婆罗洲岛在沙巴地区的碰撞(沙巴造山)以及巴拉望北部陆壳与菲律宾岛弧的碰撞而停止。由此带来的不整合面在南海南部普遍可见,甚至到达了巴拉望岛一带。而现今南沙海槽与巴拉望海槽并非是俯冲带的前渊,前者是对沙巴新近纪增生楔重力驱动变形的响应,后者是巴拉望岛北侧伸展背景下产生的半地堑盆地,在后期增生楔的作用下发生强烈沉降所形成。真正的俯冲带则分别位于南沙海槽东南部以及巴拉望海槽东南部。据现有证据推测,最少在10 Ma之前古南海就在菲律宾民都洛一带停止俯冲,从而完成了整个古南海的封闭。  相似文献   
993.
主编手记     
最近几个月,海洋方面的各种消息不绝于耳,尤其是关于我国南海海域岛屿的新闻报道,从4月份以来几乎每天都见诸报端。"黄岩岛"这个名称以前所未有的出现频率牵  相似文献   
994.
《海洋世界》2013,(2):28-31
调查显示,约49.3%的受访者能正确回答关于三沙市的设立,回答错误的约占一半,说明仍有很大部分国民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三沙市位于中国南海,于2012年6月21日设立。是中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相似文献   
995.
2013年6月10日上午,"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苏省江阴市起航,奔赴南海和太平洋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整个航次分为三个航段实施。第一航段在南海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的功能试验,并开展深海科学研究;第二航段在东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重点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  相似文献   
996.
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water samples at five stations collected by the CTD rosette water sampler in the areas of southwest Dongsha Islands and the Xisha Trough was analyzed by the gas-stripping method on aboard ship. It shows abnormal high methane concentrations in near bottom water samples at three stations. In the southwest Dongsha Islands area, 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 of 4. 25 and 10. 64 nmol/dm3 occurs in near bottom water samples at Stas E105A and El06, respectively. In the Xisha Trough area, the high methane concentrations of 5. 17, 8.48 and 8.70 nmol/dm3 in water depths of 1 750, 1 900 and 2 050 m, respectively, have been observed at Sta. F413.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bnormal high methane concentrations are generated from the leakage of methane from sediments. Combining with previous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from these two areas, this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submarine gas hydrates decomposition and cold seep system. In May 2007, gas hydrate sampl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by the drilling in the Shenhu Sea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Dongsha Islands area. It is called for further drilling surveys to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gas hydrate and cold seep system in the Xisha Trough as ear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997.
近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围绕南海问题搞对抗。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鉴于南海主权争端争议较大,相对复杂,我国政府自1986年以来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南海的使用价值上。该主张对于各方互惠互利、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南海争端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本文旨在对世界其他海域共同开发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其对南海“共同开发”的借鉴和指引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南海“共同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并对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开发”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南海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有机质、碳酸钙和蛋白石)和非生源(岩源物质)组分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以沉积学分区为基础,结合5个沉积物捕获器站位,将南海划分为N、C-NE、SW和S 4个区域,对比分析了各区表层沉积物和水柱中沉降颗粒物中各组分含量、沉积通量分布特征和变化,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及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南海4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平均含量多数低于沉降颗粒物中的平均含量,而碳酸钙、岩源物质的沉积通量却多数高于沉降颗粒物中的沉积通量,分析得出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平均含量和沉积通量不仅受水柱中各组分输出量影响,还受到陆源物质输入、溶解作用和上层水体营养盐影响.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沉积通量大小对应其输出生产力的大小.但是,由于陆源有机质、生源颗粒侧向漂移的影响,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分布并不完全对应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大小分布,尽管南海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与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比值与世界大洋"f"比平均值基本一致,但是,明显低于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只有在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较高区域,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大小才最接近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  相似文献   
999.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南部MD05-2896柱状样22.8 kaBP以来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和颗石藻化石定量分析.通过转换函数、特定有孔虫属种含量及比值和颗石藻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等探讨了南海南部海水表层温度、上部水体结构、初级生产力以及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8 kaBP以前及10 kaBP以来,海水表层温度较高,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温跃层营养跃层较深,初级生产力较低.18~10 kaBP冰期时,海水表层温度最低,碳酸盐溶解作用变弱,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变浅,初级生产力较高.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2.8 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类D/O事件的千年尺度周期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周期为1 500年.  相似文献   
1000.
对南海“共同开发”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围绕南海问题搞对抗,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鉴于南海主权争端争议较大,相对复杂,我国政府自1986年以来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南海的使用价值上.该主张对于各方互惠互利、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南海争端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本文旨在对世界其他海域共同开发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其对南海"共同开发"的借鉴和指引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南海"共同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并对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开发"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