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6篇
  免费   1416篇
  国内免费   2493篇
测绘学   1896篇
大气科学   1794篇
地球物理   879篇
地质学   2905篇
海洋学   2828篇
天文学   206篇
综合类   645篇
自然地理   802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609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581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597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曾庆銮  张淼  李志宏 《地质学报》2015,89(4):681-691
腕足类新科Spinochonetidae(fam.nov.)建立在宜昌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罗惹坪组下段中部(上埃隆阶)的Spinochonetes Rong,Xu et Yang(1974)和Spinolella(gen.nov.)两个属,以及一个属、种未定的分类单元的基础上。新科成员仅有从腹壳喙部伸出一根直的腹喙刺,这与Chonetoidea超科内的Strophochonetidae科以及Chonestrophiidae科众成员的铰合缘刺都是从腹壳铰合缘上伸出来的有着本质差别。另外,本文还对Spinochonetes以及它的属型种S.notata Rong,Xu et Yang(1974)进行重要图解和补充描述。与此同时,对Spinolella(gen.nov),以及S.minuta(gen.et sp.nov.)进行系统描述和对比。据目前所知,新科成员只分布于我国鄂西、黔东北、陕南和川北等地,属于上扬子台地的土族居民。因为Spinochonetidae(fam.nov.)属于腕足类独特的一个类型,演化快,贝体极小,保存精美,因此具有分类学、地层对比,以及恢复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在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中,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构造信息提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缅甸铜金矿为例,利用ETM+遥感图像,采用比值法、阈值分割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羟基蚀变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数据提取与铜金矿化有关的线环构造,结合地质资料和上述信息,利用证据权和分形方法进行整合,确定该研究区的成矿远景区。结果发现,已知铜金矿均分布于成矿靶区中,综合信息可为下一步的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3.
One ultraluminous X-ray source in M82 has recently been identified as an accreting neutron star(named Nu STAR J095551+6940.8).It has a super-Eddington luminosity and is spinning up.An aged magnetar is more likely to be a low magnetic field magnetar.An accreting low magnetic field magnetar may explain both the superEddington luminosity and the rotational behavior of this source.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beaming,the spin-up rate is understandable using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accretion torque.The transient nature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M82 X-2 are discussed.The theoretical range of periods for accreting magnetars is provided.Three observational appearances of accreting magnetars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994.
了解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是制定山东地区臭氧(O3)和PM2.5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山东地区测定了两家典型食品金属包装企业喷涂过程中VOCs的排放组成,企业产品以饮料罐和罐头为主.结果表明:两家企业排放的总VOCs质量浓度水平相当,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在50~1 500 μg/m3;但两家企业喷涂过程中VOCs的排放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以生产铝罐和马口铁罐为主的企业中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含量最多,占比89.71%(质量分数,下同);而生产铝罐的企业芳香烃(56.15%)是首要的排放种类,其次是OVOCs (32.32%).通过分析两家企业内外喷涂工艺的VOCs源成分谱,发现同一企业不同工艺之间有一定差异,多种罐生产企业的内、外喷涂中乙醇占比最高,分别为94.28%、84.46%;单铝罐生产企业的内喷涂2-丁酮(24.33%)是重要组分,外喷涂中甲苯(36.40%)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武汉市臭氧污染日益严峻,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瓶颈,弄清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是臭氧防控的关键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武汉中心城区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观测数据,分析出武汉市臭氧浓度受前体物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观测期间武汉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32.5×10-9,烷烃是武汉市VOCs的主要组分,其次是含氧VOCs (OVOCs)和卤代烃.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定量分析臭氧与前体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削减VOCs会引起臭氧生成潜势的显著下降,而削减氮氧化物则会使臭氧生成潜势升高,说明武汉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在人为源VOCs中,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最高,是影响臭氧生成的关键组分.  相似文献   
996.
丁婷  韩荣青  高辉 《气象》2020,46(4):556-565
2019年汛期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和江南等地。3月发布的预报对江南、西南东部、东北东部、西北中部地区降水偏多和内蒙古中部及东北部的偏少均做了较好预测;5月发布的滚动预测将南方主要多雨中心南移,订正结果与实况更为一致。6月发布的盛夏预报及时加强了对东北地区降水趋势的订正,准确预测了东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多的特征。对南海夏季风、西南雨季、梅雨及华北雨季的季节进程预测也和实况一致。但2019年汛期降水预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长江中下游沿江降水异常偏少预测错误;对东北地区多雨的范围和异常程度估计不足。初步分析了2018—2019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异常偏多、2018—2019年厄尔尼诺事件以及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失败,并与2018年外强迫信号及大气环流做了简单对比,指出汛期降水和传统影响因子不匹配、非对称的复杂性研究还需要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97.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EASWJ)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modulating the Meiyu rainfall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d periods of the medium-term EASWJ variation,wave packet distribution and energy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s along the EASWJ during Meiyu season, and investigated their possible influence on abnormal Meiyu r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medium-term scale atmospheric dynamic proces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WJ in Meiyu season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changes of3-8 d synoptic-scale and 10-15 d low-frequency Rossby waves. The strong perturbation wave packet and energy propagation of the 3-8 d synoptic-scale and 10-15 d low-frequency Rossby waves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of 90°-150°E, where the two wave trains of perturbation wave packets and wave-activity flux divergence coexist in zonal and meridional directions, and converge on the EASWJ. Besides, the wave trains of perturbation wave packet and wave-activity flux divergence in wet Meiyu years are more systematically westward than those in dry Meiyu years, and they are shown in the inverse phases between each other. In wet(dry) Meiyu year, the perturbation wave packet high-value area of the 10-15 d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is located between the Aral Sea and the Lake Balkhash(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 while over eastern China the wave-activity flux is convergent and strong(divergent and weak), and the high-level jets are strong and southward(weak and northward). Because of the coupling of high and low level atmosphere and high-level strong(weak) divergence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jet over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 the low-level southwest wind and vertically ascending motion are strengthened(weakened), which is(is not)conducive to precipitation increase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 These findings would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mechanisms of the EASWJ activities on abnormal Meiy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um-term scale Rossby wave energy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998.
杨冰韵  刘健  贾煦 《大气科学》2020,44(5):1013-1022
卷云在大气辐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传统地基观测手段,卫星遥感更容易探测到高层卷云的信息,本文利用CALIOP主动遥感仪器可获取较为准确的薄卷云特性的特点,针对MODIS被动遥感探测器反演的薄卷云云顶高度的偏差开展订正研究。研究选取2013~2017年京津冀地区MODIS云产品,结合CALIPSO卫星的卷云云顶高度数据,基于交叉验证的方法得到线性拟合方案,对MODIS卷云云顶高度进行订正。订正后的MODIS与CALIPSO卷云云顶高度差值的分布区间由?3~2 km变为?2.0~2.5 km,峰值由?0.8 km左右变为0.2 km左右。订正效果随云顶高度和云光学厚度的不同有所变化,其中较低层卷云和光学薄卷云的订正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黄河源区8个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揭示了以玛多站为代表的黄河源区1953~2017年气温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振荡对气温变化总体特征的影响程度,分析了黄河源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与海温指数,尤其是与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53年以来黄河源区玛多站年平均气温以0.31 ℃/10 a的变化率表现为明显的增暖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转暖,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暖更加明显。(2)1953~2017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呈现3 a、6 a、11 a、25 a、64 a及65 a以上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其中以准3 a和65 a以上时间尺度的振荡最显著,准3 a的年际振荡在21世纪以前振幅较大,而进入21世纪后年际振荡振幅减弱,65 a以上时间尺度的年代际振荡振幅明显加大。(3)1998年气候显著变暖以前,以准3 a周期为代表的年际振荡在气温演变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1998年气候显著变暖以后,65 a以上时间尺度周期振荡的贡献率增加近5倍,与准3 a周期振荡的贡献相当。(4)气温与Nino3.4指数和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指数的同期相关均不显著,但当气温领先PDO指数22 a时正相关最大且显著,不同于PDO指数,气温原始序列及其3个年代际尺度分量滞后AMO指数3~7 a或二者同期时相关性最高,这就意味着AMO对黄河源区气温具有显著影响。(5)AMO的正暖位相对应着包括中国的整个东亚地区偏暖,黄河源区只是受影响区域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AMO的负冷位相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AMO的正暖位相与黄河源区气温距平序列的负距平、正距平相对应,气温在65 a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与AMO指数相关性更高,可见,AMO是影响黄河源区气温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气候振荡,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