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98年7月3 日中12:20-12:50,在绵阳机场上空出现了一次"日晕"现象.这次"日晕"现象的发生,是由于与冷锋云系相联的卷层云的出现所导致.  相似文献   
82.
83.
对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的主要特点、路径预报难点问题和路径预报误差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显示:(1)“梅花”登陆次数多、登陆强度强,是首个4次登陆不同省(市)的台风,也是2022年最强登陆台风,造成华东与东北地区长时间、大范围的风雨影响。(2)台风生成初期的中长期时效路径预报是路径预报难点之一,模式对台风主要影响系统的长时效预报存在明显偏差,针对模式的及时检验和订正对预报调整非常重要。(3)双台风或多涡旋情景下,集合预报发散度大,“梅花”陆上路径预报偏西偏慢,其东侧“南玛都”的强度和位置差异对其路径有明显影响。(4)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移速误差是路径预报极大误差的来源,关注台风是否处于变性过程可作为调整台风移速预报的参考。未来开展多模式交叉实时检验,基于集合预报研发针对转向变性台风路径预报订正技术可为主观预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4.
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袁子鹏  张立祥 《气象》2005,31(6):39-42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52年间在黄渤海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季节分布、强度、移向和移速、源地及变性等气候特征,揭示了此类气旋大部分强度较强并易发生陆上变性,变性后增强的气旋的雏持时间较长等事实,并发现了其变性的高频地区位于黄海北部至中朝边境。  相似文献   
85.
Winnie(1997)和Bilis(2000)变性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9711号台风Winnie和0010号台风Bills均在中国大陆发生变性,但前者变性后再度加强,而后者变性后减弱消亡。从湿位涡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两者的变性过程,结果表明:作为变性台风,Winnie和Bilis均在北上过程中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作用,但前者与高空槽发生耦合,后者仅接近高空槽底部,没有发生耦合;Winnie变性加强过程表现为一个温带气旋在低层锋区上的强烈发展过程,主要与高层正位涡扰动下传、低层锋区及热带气旋低压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Pm湿斜压项增长引起的倾斜涡度发展是登陆热带气旋变性加强的主要因子。在Bills变性过程中,高层无明显的正位涡扰动下传,热带气旋低压环流内无锋区面出现,大气斜压性弱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环境场大尺度锋面系统与变性台风结构特征及其暴雨的形成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本文将登陆台风环境大尺度锋面系统动力、热力结构作为台风变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子。本文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变性台风半冷半暖的热力非对称结构,及其演变过程气压谷型、动能峰型、降水增幅特征形成的环境场影响因子。本文的数值试验表明,台风环境场斜压结构(锋面特征)可以显著地影响台风变性过程,并可导致台风中心气压呈“谷型”、动能“锋型”以及热力非对称结构特征。引起台风变性涡旋加强及其暴雨增幅现象或台风衰减、消亡。本文的数值试验证实了登陆台风变性发展的某些成因,某种程度揭示了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87.
通过扫描电镜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考察了进水NO3-浓度变化对阴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NO3-浓度从47.01 mg/L逐渐增加到168.55 mg/L的过程中,出水中NO3--N浓度满足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小于10 mg/L的要求。电镜扫描图显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PCR-DGGE图谱和相似系数分析,发现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演替变化,证实污泥微生物生态能够迅速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调整内部微生物种群结构,从而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高密度内核相对于地幔的晃动将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分布并导致地球主惯性矩随时间变化。本文在重力场球谐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时变的地球主惯性矩A、B、C及主惯性轴,并研究了内核晃动对A、B、C的时变性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B、C平均每年增大约4.5×1027kg m2,而内核晃动使A、B、C均表现出振幅为1022~1024kg m2的似正弦式变化,不足以维持其长期增大趋势,这进一步支持了"地球在膨胀"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4,25(2):305-306
正2013年9月听说陈志恺院士重病,心中十分惦记,可是我因患"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视物昏花且常跑医院,直至惊悉陈志恺院士已于10月19日逝世都未能去探望他,心中留下深深的遗憾。陈志恺于1926年11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闸北区。194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195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6月至1954年秋任华东水利部技术  相似文献   
90.
江苏太仓浅部淤泥质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仓浅部广泛分布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和低渗透性,对开采浅层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系列微观和宏观室内试验,查明该层土的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土中孔隙主要为中孔隙和小孔隙。在一定应力范围内,随固结压力增大,土中的中孔隙明显减小,渗透系数也明显减小,孔隙比与渗透系数之间有单对数线性关系,但当固结压力超过一定值后,土中以小孔隙为主,随固结压力增大,孔径分布变化不明显,渗透系数随孔隙比的变化也小得多。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变形以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为主,具有显著的蠕变性,在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中将会有明显的变形迟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