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297篇
大气科学   37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9年9月MODIS的8 d合成波段反射率产品MOD09,选择特征变量植被指数(NDVI、EVI)、NDWI、NDMI、NDSI及辅助信息DEM,通过选取其中的影像特征组合来确定分类方案,构建各波段组合的CART决策树,对MODIS影像进行分类,得到CART决策树的最优波段组合。结果表明,特征变量DEM、NDVI、EVI对分类结果贡献较大;将CART决策树的分类结果与其相对应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可知,基于影像多特征的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能明显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2.
胡可徐荣  孙和利 《测绘》2013,(6):277-280
ALl(The Advanced Land Imager)数据是通过地球观测卫星l(E0—1)搭载的高级陆地成像仪所i犬取的,数据的分辨率可满足遥感影像应用的多个领域,因此对ALI数据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迅速发展,融合方法种类较多,由于目前利用ALl数据的全色波段以及多光谱波段进行高精度图像融合的研究较少,本文进行的实验足分别利用HSV变换、主成分分析(PeA)、Brovey变换、Gram—Schmidt变换等融合方法对ALI数据进行图像融合,通过图像融合结果的质毓评价指标得出较好融合方法是HSV变换。  相似文献   
193.
青藏高原上空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受大尺度环流、当地太阳辐射和地表过程的联合作用,对辐射收支、辐射传输及感热、潜热的分布等有重要影响。由于缺乏持续定量的观测,对各类天气系统云宏观参数日变化特征的了解还十分不足。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APSOS(Atmospheric Profiling Synthetic Observation System)的Ka波段云雷达是首部在青藏高原实现长期观测云的雷达。本文基于2019年全年APSOS的Ka波段云雷达资料,采用统计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研究了西风槽、切变线和低涡三类重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有云频率、单层非降水云或者降水云非降水时段的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得到了统计回归方程。主要结论有:(1)西风槽系统日均有云频率为56.9%,切变线系统为50.8%,低涡系统达73%。(2)尽管西风槽和切变线系统的成因不同,但两类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趋势和主要谐波周期相似:日变化趋势基本为单峰单谷型,日出前最低,日落前最高。有云频率表现为日变化和半日变化,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主要表现为日变化。(3)低涡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特征与前两类系统明显不同: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多峰多谷型,虽然有云频率和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主要谐波中均以日变化振幅最大,但频谱分布分散,云厚主要变化中振幅最大的是周期为4.8 h的波动。(4)得到了各系统有云频率、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统计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4.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某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时相Landsat TM/ETM+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分析某市1987—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综合考虑遥感影像波段间的相关系数和OIF指数,选择最佳波段组合;通过对光谱和非光谱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利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对各影像进行分类;构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则,获取该市区1987—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和空间分布状况,并分析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1987—2000年间该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经分析,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政策才是该市土地利用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5.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冰雹识别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德斌  马建立  张蔷  吕达仁 《气象》2011,37(10):1228-1232
利用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2009年4—10月观测的不同降雨类型的资料,统计出下雨天ZH—ZDR的分布特征,给出了ZH-ZDR分布的分段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定义了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冰雹识别参量HDR,HDR〉0表示有冰雹,HDR〈0表示无冰雹,并指出电磁波的衰减会影响H_DR识别冰雹的结果。根据实际降雹情况和识别效果对比,结果表明HDR大于零的区域与地面降雹情况基本对应一致。  相似文献   
196.
基于系留气艇平台的红外辐射传输算法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LAGEO) 建立了以系留气艇为平台的综合探测系统。通过气艇在大气边界层上升、下降过程获得不同高度的气象参数和同时的辐射参数。以气象参数为输入,应用辐射传输模式 (MODTRAN4.0) 获得模式辐射输出,将其与实测辐射值作对比,验证MODTRAN4.0模式的准确性,为有关目标识别与遥感提供基础。2006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综合观测站利用系留气艇平台进行了验证实验,并对热红外波段的模式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实验系统具备进行模式验证的能力,在热红外波段,MODTRAN4.0模式输出结果与实测辐射亮度之间的相对误差的均方差在边界层大气条件下小于3%。  相似文献   
197.
本文根据2010年8月10日12:00至8月12日12:00在呼兰地区连续48h观测得到的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讨论了该移动雷达在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一是根据移动雷达观测150km范围内得到的回波进行全方位跟踪、识别;二是对该移动雷达观测结果在强度场、速度场以及回波高度、回波位置与距离30km的C波段3...  相似文献   
198.
卫星遥感反演降水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降水是地球水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气象、气候和水文学意义.精准地测量降水及其区域和全球分布,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科学研究目标。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基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各类卫星传感器的降水反演算法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简要回顾可见光/红外、被动微波、雷达和多传感器联合反演等卫星遥感降水反演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9.
研究了在连续的X波段导航雷达图像序列中丢失一帧图像状态下的一种快速修复算法.该算法主要采用基于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的视频序列修复技术进行插帧修复.具体步骤是根据雷达图像中像素点的运动特点,采用改进的三步搜索算法并结合双向运动估计进行搜索,然后对矢量场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内插出重建帧.为了提高图像修复的精度,还引入了亚像素运...  相似文献   
200.
为进一步提升黔东南三穗CINRAD-CD雷达及榕江双偏振雷达产品在山区强降雨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提升短临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对2部雷达在2022年7月18日大暴雨过程中观测和定量降水估测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榕江雷达总体探测能力强于三穗雷达,在黔东南州西部地区,由于雷公山地形阻挡作用,榕江雷达对低层探测能力减弱,在黔东南州中部及以东地区榕江雷达探测能力明显强于三穗雷达;2部雷达探测得到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峰值与地面分钟降雨量峰值对应关系较好,当降雨减弱时,三穗雷达衰减更明显;三穗单偏振雷达对降水的起止时段及累积降水量的估测能力明显不足,而榕江双偏振雷达QPE产品对降水起止时间及降雨定量估测结果基本接近实况,在业务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