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323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874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5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天然气藏勘探的成功或失利,取决于气藏圈闭的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介绍了四川盆地气藏圈闭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的类型、分布范围和对气藏圈闭的保存和破坏作用。气藏圈闭封堵系统的优劣取决于圈闭的有效封堵面与区域盖层的有效整体封闭条件和区域水动力停滞带环境条件,封堵系统良好的圈闭,勘探成功率高。气藏圈闭散失系统由缺乏区域盖层有效整体封闭条件的剥蚀区、区域水动力自由交替带环境、通天断层或潜伏通天断层组成。散失系统导致圈闭失效,从而造成勘探失利。通过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藏的破坏与保存条件的多个实例剖析,提出在四川盆地及我国南方海相天然气勘探中应当重视对天然气藏破坏与保存条件的研究,以利于天然气藏勘探区块、目标的选择和勘探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2.
“9.18”川西北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光碧  肖玉华  顾清源 《气象》2002,28(8):19-23
利用成都区域中心ETA坐标模式,对2001年9月18-2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暴雨过程作数值预报试验,显示出对大暴雨过程的预报能力。模式预报对此降水过程雨区的移动、稳定、减弱趋势有较好的反应,但降水强度预报偏弱,且落区有偏差。数值试验揭示了降水前期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东南气流对降水的重要作用,而北方冷空气的强弱对此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
本文针对近几年汕头地区出现的强降水天气,重点开展了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回波及其产品的应用研究,结合相应的天气背景、物理量变化对强度回波和速度场回波作一些分析,归纳总结出台风、冷锋锋面、暖切变、西南急流、脊后槽前辐合区、东风波等不同天气形势下强降水的类型及其回波特征,并尝试性地解释了一些特殊回波的风场结构和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94.
对1998年8月1~7日发生在清江流域的降水过程及其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清江流域集中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湖南全省各站点多年6~7月降水资料的分析处理,总结了洞庭湖流域强降水特点及一般规律,从中归纳出了一套预报洞庭湖流域强降水的模式指标,其指标在1999年试验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6.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春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到我国东部500hPa市场场与四川盆地气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500hPa高度场与四川盆地气温关系密切,其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最主要的耦合特征;四川盆地气温的冷暖异常与高度场的高低异常呈同位相变化;当500hPa高度升高(降低)时,四川盆地气温升高(降低);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地区500hPa高度呈下降趋势,而四川盆地气温呈变冷趋势。这一结果表明大气环境的异常演变也是造成四川盆地春夏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覃庆第 《广西气象》2001,22(4):20-22
通过对1999年秋季一次突发性降水过程高空急流的分析,发现急流人口区南侧辐散,其低层辐合上升,当低层有印缅槽活动的时候,对流加强,印缅槽发展,急流人口区北侧辐合,其低层辐散下沉,有向南的非地转风。  相似文献   
98.
1995年盛夏7月辽宁省降水特征是主讯期来得比较猛,降水集中、强度大。强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后期,全省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较常年偏多5.7成,仅次于1963、1964、1975、1985年。特别是辽河流域较常年偏多5~10成。由于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造成辽宁省特别是辽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辽河流域有多站出现了1951年以来的月降水量极值,为近40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99.
100.
广西9607号热带气旋槽强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兴国 《广西气象》1996,17(4):17-19
对9607号热带气旋槽强降雨的特征分析表明,发育完整的热带气旋槽及该热带气旋减弱后的高空低涡西移入桂,是形成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基础;而与热带气旋槽伴生的桂西低压和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是形成这次强降水增幅和异常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