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960篇
地球物理   538篇
地质学   663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45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Hourl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observations from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studies of the diurnal warming of the surface ocea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riv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diurnal warming in the China seas and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from 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MTSAT) SST. The MTSAT SST is validated against drifting buoy measurements firstly. It shows mean biases is about –0.2°C and standard deviation is about 0.6°C comparable to other satellite SST accura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opics, mid-latitudes controlled by subtropical high and marginal seas are frequently affected by large diurnal warming. The Kuroshio and its extension regions are smaller compared with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A clear seasonal signal, peaking at spring and summer can be seen from the long time series of diurnal warming in the domain in average. It may due to large insolation and low wind speed in spring and summer, while the winter being the opposite. Surface wind speed modulates the amplitude of the diurnal cycle by influencing the surface heat flux and by determining the momentum flux. For the shallow marginal seas, such as the East China Sea, turbidity would be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promoting diurnal warming. It suggests the need for the diurnal variation to be considered in SST measurement, air-sea flux estimation and multiple sensors SST blending.  相似文献   
92.
西南地区2001-2014年植被变化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国艳  马明国 《中国岩溶》2018,37(6):866-874
时序植被动态变化研究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地区生态治理有重要意义。基于西南地区2001至 2014年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集以及DEM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季节合成植被指数(SINDVI)的趋势模拟、空间统计和相关分析,探讨西南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74.52%的区域SINDVI变化不显著,显著改善的区域占22.07%,而显著退化的区域占3.41%,改善面积远远大于退化面积。(2)从地形因子结果来看,中低海拔地区和缓坡地区植被变化趋势最明显,海拔3 500 m以下植被变化趋势比海拔3 500 m以上明显。随着坡度的增加,改善趋势和退化趋势都在变小。(3)从土地利用分析结果来看,SINDVI变化趋势在人工表面最明显,改善和退化趋势都相对较大。(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工表面和裸地的增多、林地的减少是植被呈退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三峡库区四方碑滑坡稳定性与变形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建成后,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和暴雨产生的渗流作用导致大量古滑坡的复活或新滑坡的发生。以库区近水平层状结构的四方碑滑坡为例,依据库水位实际调动,将水位从175 m至145 m不同降速与50年一遇暴雨进行工况组合,计算4种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概率。然后采用Geo-studio软件的Sigma模块对滑坡进行变形模拟,运用R/S分析方法判断滑坡的变形持续性,并结合野外调查情况,综合评价分析四方碑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滑坡在各工况下整体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具有低危险性;变形模拟结果显示滑坡前缘位移最大,与野外调查情况一致;各监测点Hurst指数均介于0.5~1,表明时间序列具有正持续性,在研究的时间限度内滑坡的局部破坏增强,应在汛期加强对滑坡前缘的巡查和预警。  相似文献   
94.
单斜构造区岩溶倾斜洞穴发育趋势与岩层产状相关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构建岩溶倾斜洞穴发育趋势面和岩层倾向面,探讨在单斜构造区岩溶倾斜洞发育趋势与岩层产状的相关性。首先,根据洞穴探测导线长度、方向、倾角等要素,以测量初始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测量空间方位角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向角,将测量数据投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运用向量加法原理求出各测点平面向量及坐标,结合各测点的相对高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进行一次拟合,构建洞道空间展布平面方程;其次,根据岩层产状信息在空间坐标系中构建平面方程;最后,通过计算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来判断洞穴空间展布平面和岩层产状平面的重合度,同时求出两平面与同一水平面的交线所成角来判断洞穴空间展布趋势面与岩层面的倾向关系。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用于探讨单斜构造区岩层产状对倾斜洞穴发育趋势的影响识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
王秀娜  丁永建  王建  赵传成 《冰川冻土》2021,43(4):1179-1189
利用1960—2017年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趋势分析、滑动分析和泰森多边形法等,对河西地区多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年均降水量为99.0 mm,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倾向率为8.72 mm?(10a)-1,月降水量为单峰分布,5—10月夏秋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2%,各季节降水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年均降水日数为36.7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幅为3.18 d?(10a)-1,降水日数主要分布在夏季,约占总降水日数的54.6%;平均降水强度为2.70 mm?d-1,呈现减弱趋势,变化速率为-0.04 mm?d-1?(10a)-1;零星小雨和小雨降水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而二者平均降水强度均为下降趋势,小到中雨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中雨及以上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
青藏铁路路基创造性采用了主动冷却路基的设计理念修建而成,目前铁路已经安全运营超过10年。青藏铁路路基修筑在多年冻土之上,路基下部冻土温度变化是衡量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基于长期(2008—2019年)地温观测资料,对昆仑山垭口南坡青藏铁路K980+000低温多年冻土区块石路基坡脚至坡脚外30 m范围内的冻土上限变化、年际地温变化、季节性地温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了路基工程行为对低温多年冻土的长期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冻土地温不断升高,冻土上限逐年下移;与天然孔比较,路基坡脚处地温增温幅度反而较小,主要可能受块石路基冷却效应的影响;冷季与暖季呈现出不对称的增温趋势。冻土路基普遍增温的趋势仍然存在,出于对多年冻土的保护与保证工程稳定性的考虑,应尽量采用冷却路基的思想修建路基。同时,应加强对路基的监测,分析长期增温过程后路基稳定性变化,并对路基下部冻土的变化做出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7.
姜涛  李伟林 《铀矿地质》2021,(1):120-130
为扩大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成果,以青嶂山矿集区1:5万210Po测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异常特征及应用效果。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应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趋势面分析消除了不同铀含量的地质背景对提取210Po异常的影响;210Po法与地面伽马能谱、氡气测量、 AMT组合应用对寻找花岗岩区深部隐伏矿体具有良好的效果,多种测量方法均出现峰值的部位,为含矿构造带或铀矿体产出部位;经钻探工程验证,在210Po法及相关方法异常区揭露到铀矿工业矿段,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成矿元素品位的变化受控于长期地质作用过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定量刻画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移动均值(MFDMA) 法,分析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4号勘探线钻孔Cu元素品位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矿化强度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所有钻孔Cu元素品位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且不同矿化等级的元素分布存在局部奇异性差异,多重分形强度随矿化强度等级减弱而增加;这些特征指示在钾硅化带—带内侧强矿化钻孔的高品位相对聚集,而带外侧角岩化—青磐岩化带的高品位相对分散;通过数据随机重排技术推测Cu品位多重分形结构奇异性差异是由其分布概率密度和长相关性共同作用引起,后者的作用贡献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99.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马尾藻金潮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生态灾害在国内外频发,我国近些年近海防灾减灾形势愈发严峻.简介了马尾藻的主要危害;对国内外马尾藻金潮的溯源研究、基础生物和生态学研究、监测预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金潮生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独特优势进行了讨论,认为未来我国金潮生态动力学会立足于多学科多手段融合,开展突出关键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及其耦合作用的系统性研究,开展金潮与其他海洋生态灾害如绿潮、赤潮等联合暴发的驱动机制及其关联性研究,在研究思路上要注重基于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立体观测的早期预警、基于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手段的快速鉴种溯源、基于统计模型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评估以及基于数值模型的漂移轨迹与生消关键过程的趋势预测与风险评估相结合,为开发具备业务化预报能力的金潮生态动力学数值预警报系统不断努力,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型海藻生态灾害的预警报技术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