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4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684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1558篇
地球物理   966篇
地质学   440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1830年河北磁县强震区活动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航片判读及野外调查,提出河北磁县存在北西西向全新世隆起,该性起北缘的北西西向南山村断裂带是本区的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为正倾滑。活动依据有错断山体的基岩陡崖,河床中晚全新世地层的陡坡沉积及沿断裂带展布的线性黄土,碎石楔。该断裂带被认为是1830年磁县地震的地震断层。  相似文献   
952.
断层物质测年的热释光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凤桔  马胜利 《地震地质》1994,16(2):167-175
断层物质TL测年的关键,是断裂运动产生的温压效应能否使断裂带内某些矿物原贮存的TL能量完全释放而“归零”。为此,进行了不同条件的高温、高压和位移速率变化等的模拟断裂运动的实验。结果表明,断裂运动产生的摩擦增温是使断层面上矿物TL强度减弱的主要因素。讨论了摩擦增温值与断裂运动时剪应力大小、断层泥厚度和断层位移间的关系,并得到了野外断层面上实际测试的证实。据此研究成果,还对小湾坝区F_7断裂的活动时代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5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序列两次强余震(系指M_L≥4.7)的发震时间进行了尝试性预测,其结果与事实比较吻合,表明该方法在震后短时间内,用仅有的部分序列资料来估计其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4.
一次强雷电袭击造成气象仪器损害的故障分析宋林则(长治市气象局046000)1993年7月12日上午10时10分左右,襄垣县气象局遭受到一次强雷电袭击。下面就雷电造成电接风向风速和遥测雨量计的故障分别作一简要分析;并且提出注意事项和具体防范措施方面的粗...  相似文献   
955.
分析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几年内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前后距其震中一定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及其特征。用地电攻关结果进行检验,效果较好。再次表明,地电阻率法是一种颇有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56.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特征及其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澜沧-耿马地震序列余震分布图像的变化,以及用复合型法反演主震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澜沧-耿马地区北北西走向顺向雁行型双断层力学模型.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字模拟研究表明:模型中的两个内端点区之间是主压应力的相对低值区,而剪应力分布在两个内端点区为高值区且以较大梯度向中心衰减,两次7级地震后接连发生的4次近东西走向的6级余震主要发生在这一带.由于压应力的减弱、剪应力的增加,使近东西走向的断层上摩擦力减小,有利于发生剪切错动,引发近东西走向分布的强余震;当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取北北东向时,断层的理论滑动矢量图显示出右旋走滑性质,与震源机制及地表考查结果一致.当区域主压应力方位取值在NE25°附近且北部7.2级震区的弹性模量相对南部7.6级震区足够大时,北部断层1的相对滑动矢量可比南部断层2大,从而导致7.2级地震的震中烈度大于7.6级地震的烈度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957.
刘树华  朱廷曜 《地理学报》1994,49(2):167-173
本文根据在林网内和旷野对照点草地的温、湿、风廓线和湍流观测资料,就林网对廓线分布规律的影响和湍流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网对近地面层风速的减弱,及增温增湿是明显的。林网地区近地面层存在空气动力学异常现象,其高度可达到或超过树高的3—4倍。林网对边界层的影响高度可达8—10倍树高,并且对风廓线的影响要比对温度和水汽压廓线的影响更为明显。林网地区湍流宏观统计量σ_u/u、σ_v/u和σ_ω/u比Panofsky和Dutton(1984) ̄[1]著作中归纳的平原地区的结果系统偏低6—8%。σ_T/T的拟合系数旷野点比林网内大30%左右。在相同稳定度参数ξ值时,林网内近地面层的感热通量明显比旷野对照点草地上大。  相似文献   
958.
“海洋小尺度过程”一词最早出现在W.Munk(1981)的综述评论中,但至今也未能对它下一明确的定义。根据Munk的评论及其后的一些文献,可以看出它是相对海洋大中尺度过程而言的。从表观现象看,凡是垂向尺度为100m(跃层厚度尺度)至分子耗散尺度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都属于小尺度范畴。根据尺度大小,它又分成海洋细结构和海洋微结构,它们的垂向尺度范围分别为100~1m和1m~分子耗散尺度。产生这种物理量小尺度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内波引起的水体变形(尤其是高模态高波数内波)产生可逆细结构。内波破碎发生的混合、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水体界面处相互入侵引起的穿插叠置等原因,产生不可逆细结构。因海水热盐扩散之差引起的各种双扩散过程及因各种流动不稳定引起的小尺度湍流云或产生不可逆细结构或更小尺度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959.
根据哀牢山北段向风(西南)坡与背风(东北)坡共8个测站资料和农业资料,讨论了西南季风翻越哀牢山后的焚风效应——光温增加和水湿减少。这对作物、果树发育有促进作用,对农业有增产效益。当地的农业布局应考虑到焚风效应。  相似文献   
960.
潮汐环境中垂向湍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式,对自由面做“动”刚盖假设,建立潮汐流场中垂向射流流场的数学模型.根据潮流往复回荡的特性,采用“跟踪扫描”对离散方程逐行求解,保证和加快了解的收敛。计算了五种回荡周期中射流流场的变化过程,预报回流区高度与实测值吻合。分析了潮汐非恒定性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