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6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测绘学   190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964篇
地质学   1433篇
海洋学   43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81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李江  柳莹  刘生云  彭兆轩  吴涛 《干旱区地理》2020,43(6):1409-1416
截止 2018 年,全疆(含兵团)已建、在建及拟建水库 722 座(包括电站水库),总库容 295.0 × 108 m3。有力地改善了水资源调控和利用效率,在灌溉、供水、防洪、发电、旅游等方面发挥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针对南北疆 水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水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谋划提出了兴建数十座大中型山区水库,以及提 升已建水库大坝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水库调度运行管理,在满足生态需水的前提下统筹生活、生 产供水,最大程度发挥水库效益、确保水库安全运行。针对新时期气候变化条件下水库洪水风险 分析、大坝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几项关键技术、山区水库替代平原水库、河流健康与生态调度、水库 清淤与能力提升、水库信息化与智能调度以及延长服役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2.
163.
为查明在鲤鱼配合饲料中添加无机盐的实际效果,在水库网箱中进行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无机盐对鲤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磷有稳定的积极作用,为必须添加的营养元素;而实验中添加的锌、镁和铜等成分则有负作用,故额外添加和水中含量较高会对鲤鱼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另外,还发现多种元素混合使用时,有相互拮抗作用,减少了磷的正作用及锌、铜的负作用。据此认为,在鲤鱼配合饲料中添加混合无机盐定型产品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其配方应与配合饲料中大量成分的配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4.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1998年 9月和 1999年 4月分别对渤海 2 0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 6 .4 9g(AFDW) /(m2 · a) ,其中渤海海峡以东海域较高 ,为 12 .5 9g(AFDW) /(m2· a) ;渤海中部为 4 .4 6 g(AFDW) /(m2· a)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 P/B为 0 .82  相似文献   
165.
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海洋底栖生态系中,大型底栖生物在有机碎屑的分解利用、调节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的自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其他经济动物的食物,其生产量与渔业产量密切相关,因而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常是衡量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的最基本要素.为了解苏、鲁交界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现状,于2002年6月对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以下简称前三岛)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区位于海洲湾外侧,最近点距山东省岚山港和江苏省连云港约10~20km,调查范围为35°08 263'~34°59 598'N,119°14 686'~120°21 160'E.  相似文献   
166.
为了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分布情况于2004年2月、5月、8月和11月共4个航次分别在长江口40个观测站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并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202种,其中多毛类102种,软体动物51种,甲壳类27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394.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分干重计,为2.58 g(AFDW)/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分干重计,为3.52 g(AFDW)/(m2*a);P/B值平均为1.53.结果表明,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自长江入海口向东呈递增趋势.本文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组成,主要生态类群的分布特征和次级生产力分布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比较,发现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次级生产力高于东海而低于渤海和胶州湾;P/B值高于南黄海、胶州湾和渤海,也说明了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种类所占的比例高于以上海域.  相似文献   
167.
海藻种质库的历史和现状 海藻种质库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坐落在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族培育楼。海藻种质库从当初单一海洋单细胞海藻种质库扩大到现在包括海洋单细胞和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全面海藻种质库,承担着全面收集、培养和提供海藻种质材料和技术支持的社会责任。目前的种质库占地300平方米,设备先进,拥有海藻种质分离培养、长期保存以及大规模繁殖的技术和条件,长期承接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为我国海水养殖、水产科研和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和创新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168.
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10月在椒江口共布设6条潮间带采样断面,每条断面在中潮带上区、中区、下区和低潮区各设1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的关系,选用Wilson-Shmidabeta多样性测度方法,对以下3种空间环境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断面内垂直环境梯度;(2)河流到海洋的环境梯度;(3)河口两岸间的距离梯度。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对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采样站位数的增加,物种数呈增加趋势但增速渐慢,同时beta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2)不同的潮区间隔下的be-ta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3)在北岸和南岸,随着断面间距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均呈升高趋势,而且与各断面的沉积物粒度、油类含量呈显著相关;(4)椒江口为喇叭形河口,随着河口两岸断面距离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9.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全港海域设立的13个采样站位采集的调查资料,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的组成,以及采用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5对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进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显示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不同采样站位之间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差异皆高度显著(P0.01)。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表明,13个采样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大致可分为3组。根据所调查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资料做的ABC曲线分析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扰动,逐渐由一种或几种个体较小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0.
2006年7—8月,对舟山群岛12个岛屿的不同底质潮间带设置的14条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并进行了相似性群落聚类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序(nMDS)及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69种,其中软体动物39种、节肢动物20种、腔肠动物4种、环节动物3种,脊索动物3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泥螺Bullacta exarat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14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 941.96g/m2,平均丰度为1 663个/m2,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910,0.749,1.815。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舟山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急剧下降,优势种也有所变化,但其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2个群落,即岩相断面群和泥沙滩断面群。泥沙滩断面的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扰动,群落稳定性下降,而岩礁断面生态环境好于泥沙滩断面,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扰动。舟山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滩涂围垦、水产养殖与海岸工程等人为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