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第一次步移克隆到了雨生红球藻中crtO基因的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1.1kb,1.9kb和2.2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预测并比较了这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结果发现,三者具有与高等植物相类似的顺式作用元件,如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1-box,GAG-motif,l-boxand 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等等,但是三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crtO基因调控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2.
论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资源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论证了经济区资源开发模式及开发战略,并就经济蛆内各区域非平衡开发及开发时序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3.
24.
本利用布设在黄河上游增雨基地的地基双频段(31.65GHz和23.87GHz)微波辐射计遥感资料反演了黄河上游地区秋季云中液态水含量,计算分析得到该地区的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反演公式,并揭示了该地区降水前后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5.
刘唐生 《地学前缘》2002,9(2):464-464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段 ,山峻河窄 ,水流湍急 ,水量充沛稳定 ,是我国西北水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地段。已经修建和正在规划修建的梯级电站大多座落于黄河的高山峡谷之中 ,而这些区段往往是崩滑灾害的多发区。显然 ,崩滑体的稳定性与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 ,一旦失稳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它们形成的原因 ,掌握规律 ,评价其稳定性 ,是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黄河上游广泛发育的崩滑体有其发生、发展和衰亡 ,由静到动 ,由动到静的过程。只有掌握它们形成的内在规律 ,才能防患于未然。影响坡…  相似文献   
26.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总被引:170,自引:8,他引:170  
黄河上游地貌和新生代地层研究表明,30~3.4Ma是一个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和红色盆地广泛发育的时期,形成分布很广的夷平面,即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上有风化壳及古岩溶残留。3.4Ma开始,青藏高原整体抬升,主夷平面被分割、解体,盆地中红色碎屑建造强烈变形,开始以扇砾岩为主的内陆磨拉石沉积。其后,在2.5Ma和1.7~1.66Ma相继发生强烈隆升,青藏高原地貌总轮廓形成,黄河现代水系格局出现,总称之为青藏运动(A,B,C三幕)。随后,黄河及其支流发育一系列阶地,记录了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黄河溯源侵蚀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7.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杨达源  王云飞 《地理科学》1996,16(2):137-143
黄河上游于贵德盆地和共和盆地中有7级阶地,再往上游方向存在阶地级数递减的趋势。共和盆地中还有3级古黄河阶地,黄河上游水系是通过一级级河流袭夺相继贯通的,共和盆地与贵德盆地间的黄河古道始于中更新世末期,龙羊峡河段始于60ka B.P.前后,玛多与唐乃亥 间的峡谷河段是20ka B.P.才贯通的。  相似文献   
28.
29.
利用1967~2016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5个气象站观测气象站的逐日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距平、Mann-kendall 时间序列突变及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不同类型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年均气温以0.459℃/10a趋势显著上升,上升速度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且在2002年气温发生突变后升温加剧;(2)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夏季小雨量和小雨日数的减少引起;(3)在2002年气温突增后,强降水对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且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波动幅度也明显增大,这可能预示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在增加。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增加,增加明显的是中雨日数和小雨日数,分别增加了1.1%和1.7%。  相似文献   
30.
大渡河金川-巴底河段河流地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渡河中游金川-巴底河段水系格局、河谷形态、河流阶地及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研究,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发育演化史,为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域为具有夷平面的深切峡谷地貌区,发育三级夷平面和4~6级阶地,河流地貌发育经历三个阶段,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受构造、岩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