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1篇
  免费   1347篇
  国内免费   2126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6906篇
地球物理   626篇
地质学   1550篇
海洋学   479篇
天文学   148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54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1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从太平洋底发现外星撞击地球的痕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偶然发现于太平洋M14岩心中的微玻璃陨石的显微特征和物质成分的全面研究,首次发现了撞击坑反弹结构、亲铁元素铱、锇等异常、不定形碳、未饱和无环碳氢化合物、有机质及多种挥发分子,根据这些痕迹和证据肯定了发生于大约2.14~2.30MaBP的一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并推测撞击地球的外星可能为一彗星碎片;另根据岩心中微玻璃陨石层同该岩心中地磁事件和地磁倒转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这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最后,笔者提出了发生撞击事件的时代──2.14~2.30MaBP可作为深入研究和划分地质历史中第三纪-第四纪界线的重要参考时代,有待科学家通过更多的发现和长期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热带波动中30-60d大气低频振荡的云量变化最显著,北半球夏半年热带波动的天气压主要在10°N-0°,各半年在10°N-10°S,超过这个区域热带云量的港分布型式就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张淑惠 《台湾海峡》1991,10(1):39-45
本文分析了南亚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南亚高压月际间振荡与华南汛期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夏振荡中心偏北同时偏东,不利华南雨季多雨水;盛夏振荡中心偏北同时偏东,有利华南沿海多台风,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30~1979年NCDC海洋船舶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区恶劣天气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是不同的;在东北和西南季风期间,台湾东北和西南海区也有差异。影响恶劣天气条件的分布因子非常复杂,主要是季风和极锋、天气系统、冷暖洋流及地形等因子。  相似文献   
47.
白令海峡首次张开和中美洲航道关闭是新生代晚期两个最重要的古地理和海洋事件。除了其区域生物地理效应外 ,这些事件改变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航道的形态 ,对北半球大洋环流和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白令海峡首次张开所产生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软体动物在北太平洋、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之间的交流。这一事件被称为“横越北冰洋的交流” ,涉及295个软体动物种 ,其中源于太平洋的261个 ,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34个。由于新第三纪晚期的这种交流 ,现今北冰洋软体动物的大部分源于北大西洋 ,尤其表现在北美北冰洋和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 ,而大…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海13个海洋站1959年~2003年逐日日平均海表温度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结合中国近海多年逐日天气实况,研究了中国近海水温的短时(1d)、过程、旬、月、年际变率以及海温的长期趋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影响中国近海各时间尺度水温变化的天气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49.
周学群 《海洋预报》1990,7(3):64-69
本文用常规观测资料及南沙海区锚泊船只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1988年南海夏季风的建立过程,得出了该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天气概念模式。认为东亚南北两支季风环流叠加使南海夏季风建立,进而讨论了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巴巴多斯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表明:在过去的15000a中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冰川融水流.同其它环境变化(如北大西洋深水环流)相比,这两次融水流形成的时间显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从未次冰期到问冰期的气候变迁及新仙女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