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气象知识》2012,(3):40-43
雾是由无数悬浮于低空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当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也就是雾。  相似文献   
62.
魏颖 《气象知识》2012,(4):32-33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天气现象,然而在形态各异的闪电家族中,有一张特殊的面孔——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虽然称它为球状闪电,然而,它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闪电。事实上,它从外形结构到成因本质都和闪电不一样。那么,球状闪电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3.
基于不同积雪日定义的积雪资料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天气现象定义与积雪深度定义两种方法对全国884个台站的积雪日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分别整理出每一台站各个积雪年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 初终雪间隔日数3个要素的两套数据, 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全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及新疆地区, 两种数据差别不大, 但在东北及青藏高原两套数据的差别较大. 在积雪日数的比较中, 两种数据在东北及青藏高原的差别基本都在10 d以上, 积雪深度的差别在0.4 cm以上, 初终雪间隔日数的差别以青藏高原最明显, 大部分地区的差别在15 d以上, 甚至有达到30 d以上的区域. 对青藏高原东北边坡代表站的积雪平均值进行M-K突变检验发现, 积雪深度定义的积雪日数与间隔日数减少趋势略大于天气现象定义统计的数值;而在积雪深度的比较中则相反. 两种定义的积雪间隔日数均在1987年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64.
赵煜飞  刘娜 《冰川冻土》2017,39(6):1232-1240
基于2 474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4-2015年观测的对流性天气现象(包括雷暴、闪电、冰雹、大风)数据,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并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流性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趋势。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雷暴、闪电、冰雹、大风发生频率分别为11.0%、6.8%、0.33%和3.8%,且季节变化明显。我国雷暴、闪电日数自北向南基本呈逐渐增多的格局。在内蒙古地区、青藏高原、沿海地区等三个平均风速较大的地区,发生大风天气现象的日数也相应较多。对流性天气现象年发生日数呈下降趋势。分别有68.3%、67.5%、0.8%、41.6%台站雷暴、闪电、冰雹、大风日数年变化存在显著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5.
沙尘暴是大气中由风吹起地面沙尘使水平能见度明显降低的天气现象,有四种不同的类型:最轻的一类是浮尘,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主要是细小的沙尘粒子悬浮在大气印而产生的,在我国东部甚至南部地区都会发生;第二类是扬沙,又叫高吹沙(尘),是风将沙尘在近地面搬运,使大气中水平能见度降低至1~10千米内的天气现象,扬沙现象在我国西北内陆区多发,东部地区较少;  相似文献   
66.
Gust front is a kind of meso-and micro-scale weather phenomenon that often causes serious ground wind and wind shear.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utomatic gust front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Totally 879 radar volume-scan samples selected from 21 gust front weather processes that occurred in China between 2009 and 2012 a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Gust front echo statistical features in reflectivity, velocity, and spectrum width field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se features, an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recognize gust fronts and generate output products and quantitative indices. Then, 315 samples are used to verify the algorithm and 3 typical cases are analyzed. Major conclusions include: 1) for narrow band echoes intensity is between 5 and 30 dBZ, widths are between 2 and 10 km, maximum heights are less than 4 km (89.33%are lower than 3 km), and the lengths are between 50 and 200 km. The narrow-band echo is higher than its surrounding echo. 2) Gust fronts present a convergence line or a wind shear in the velocity field;the frontal wind speed gradually decreases when the distance increases radially outward. Spectral widths of gust fronts are large, with 87.09% exceeding 4 m s-1 . 3) Using 315 gust front volume-scan samples to test the algorithm reveals that the algorithm is highly stable and has successfully recognized 277 samples. The algorithm also works for small-scale or weak gust fronts. 4) Radar data quality has certain impact on th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67.
1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教材规定有效能见度大小来判断天气现象的种类.视程障碍现象规定能见度和光色特征两个标准,能见度主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浓度所决定.用以判断天气现象的有无、强度.光色特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性态决定的,是指天空背景和太阳的颜色.各种粒子对光波的散射和漫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和能见度标准结合,决定了不同时刻可出现一种或两种相似、相近的天气现象.对于某些特殊的天气现象观测员有时很难判定,是地面观测目测项目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多年地面观测工作经验,就某些特殊视程障碍现象的判定和区别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68.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霜、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霜、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天气现象仪自动化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市观象台、庐山气象局对目前一些天气现象仪所进行的对比观测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参与此次为期7个月的对比观测试验仪器有3种类型,每种类型配备3套,分别由3家厂商提供。试验采用人工目测辅助摄像作为参考标准,测试了这些天气现象仪对各种不同天气现象观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各仪器观测降水现象的数据准确性均大于90%,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区分降水强度时,各仪器的降水捕获率在70%以上(雨强大于0.01mm/h);微量降水(雨强小于0.01mm/h)和混合型降水,各仪器降水捕获率相对较低。仪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数据准确性均大于80%,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其他现象由于样本数量相对较少,需要更多进一步试验,并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70.
气候站复杂天气现象的记录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现复杂天气现象时需要认真记录,而且要注意记录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