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7篇
  免费   3100篇
  国内免费   3715篇
测绘学   1387篇
大气科学   4653篇
地球物理   1635篇
地质学   6123篇
海洋学   1184篇
天文学   424篇
综合类   732篇
自然地理   874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672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717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基于预测控制的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半主动控制机理,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将预测控制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提出了在线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成功的解决了时滞问题,最后作了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将预测控制思想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为结构控制注入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及仿真分析也说明了这种思想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82.
博格达山晚石炭纪造山活动的变形地质记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主要由钙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博格达古岛弧是天山缝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发育较成熟的山链 ,其演化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韧性剪切收缩 ;中生代伸展调整及新生代再造山过程。晚古生代的造山活动在博格达山有很好的地质记录 ,并以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带的形成和发育同造山的褶皱构造为特点。剪切变形带内同构造的石英脉中的锆石U PbSHRIMP测年结果与山链中花岗岩、辉长岩年龄颇为一致 (311~ 316Ma) ,这个年龄反映在结束洋盆散聚、碰撞焊接的晚华力西期造山过程中 ,博格达古岛弧内存在一次虽不甚强烈 ,但又较为明显的构造岩浆事件 ,其成因可能与引起石炭纪大规模裂陆式喷发的深部断裂构造重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3.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内,因此认为高密度异常区或重力正异常区,是区内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4.
粘弹性应力转移延迟了1999年赫克托矿地震的触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情况下,由地震引起的地壳应力转移可以加快邻近断层的破裂,并引起地震序列的发生(Stein,et al,1992;King,et al,1994;Deng and Sykes,1996;Harris,et al,1995;Stein,1999)。1999年南加州赫克托矿地震(震级7.1)在1992年兰德斯地震(震级7.3)的7年后,在距其震中仅20km处发生。这表明赫克托矿地震是以某种方式被  相似文献   
185.
Based on Coulomb static stress variation, the stress trigging action of the Mani ( Ms7.9, Nov.1997) earthquake on the West Kuulun Mountains Pass (MsS.1, Nov. 2001 ) earthquake is researched. Results of different source mechanism resolutions show that a 10_3 MPa Coulomb stress due to the Mani earthquake was added to the fracture fault of the Kunlun earthquake, and this may shift the broken date to about 10 years earlier, and infer that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crust is not low.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 strength and frequency and earth rotation change,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s decrease and the variation period‘ s shortening of earth rotation are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 on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This great event with Ms = 8.1 took place probably due to a gradual strengthening background of regional stress field within the Qinghai-Xizang block in the period of acceleration of change of day‘s length and stress triggering from the Man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86.
青藏铁路抛石路基的温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铁路道渣和片石铺层的对流换热为多孔介质的热传导问题,根据多孔介质中流体热对流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多孔介质对流换热的有限元公式,并对抛石路基和传统道渣路基在未来25a创温度变化进行了预报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150cm的抛石厚度,片石直径为10cm,年温度较差30℃的倩况下,在路基中心线y=一5m处,抛石路基下的冻土温度要比传统路基的温度低2.45℃,抛石路基有对其下面的冻土提供冷能的制冷作用,可以保证冻土路基的稳定.因此,推荐该种路基作为青藏铁路高温冻土区的路基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冻土区的铁路.  相似文献   
187.
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利枢纽区三维渗流数值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防渗型式拟采用垂直砼防渗墙及帷幕灌浆方案。为了分析左岸不同长度防渗对水库渗漏量及坝基渗透稳定性的影响。对磨盘山水利枢纽区渗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左岸防渗长度的增大。渗漏量及下游渗流出口渗透比降基本呈线性趋势减小。当左岸防渗长度为200m时。渗漏量及各渗透比降均小于允许值,为推荐的渗控方案。  相似文献   
188.
盆山耦合与沉积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盆山耦合是重要的地质现象。根据动力学机制 ,可以识别出 6种盆山耦合类型 :引张、挤压、走滑引张、走滑挤压、垂直应力和冲击。本文讨论各种盆山耦合类型的构造特征和典型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89.
对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并根据一颗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建立了扩散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最优化的方法,得到了极其缓慢的冷却速率0.1℃/a。从扩散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角度对大别山造山带的冷却速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该结果表明,黄土岭麻粒岩在受麻粒岩相改造后经历的是一个极其缓慢、持续时间很长的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   
190.
早白垩世承德甲山正长岩体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东段,承德逆掩片东侧,可划分为三个单元,从早到晚,依次为姜家湾单元、龙潭沟单元和龙潭南沟单元。化学成分上,该岩体Si、全碱、TFe、REE、Th、Ga、Nb、Zr、Hf含量较高,Mg、Ba、Sr、Ti、Cr、Co、Ni、V等过渡元素亏损,Ga/Al值大,Ce/Pb值在6.12~13.41,富轻稀土,中等铕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形成于造山晚期岩石圈伸展的环境下,与地幔上涌有关,说明区域晚侏罗世的挤压缩短和地壳增厚转变为早白垩世的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暗示中国东部的岩石圈减薄应从早白垩世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