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7篇
  免费   1525篇
  国内免费   2762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3310篇
地球物理   728篇
地质学   2355篇
海洋学   2189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487篇
自然地理   53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47年   5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2.
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一直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碳收支的年际变异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征。基于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和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03~2008年的通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3个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季节动态、季节动态的年际变异及温度对上述二者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白山的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E)都呈现单峰曲线的季节动态模式,最高时8天GEP总和可达85g C/m~2,8天总RE能达到66g C/m~2,二者均高于千烟洲和鼎湖山,而千烟洲和鼎湖山的GEP和RE在不同的时间起伏较大;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季节动态模式3个生态系统各不相同。在碳通量的3个分量中,GEP和RE的季节动态的相对年际变异较小,而NEE的相对年际变异较大,表明GEP和RE在年际之间更稳定。3个生态系统的GEP和RE与温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但NEE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在温度较高的时段,通常GEP,RE和NEE的绝对年际变异也较高,相对年际变异较低,整个生态系统表现为更加稳定;但GEP和RE的年际变异与温度的年际变异之间相关性较弱,说明除温度外,还有其他环境因子的年际变异对GEP和RE的年际变异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3.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全面开始,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关键因子。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对改进我国夏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关于南海夏季风在爆发特征、年际变化、外强迫以及内动力过程对爆发的影响机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在全球变化下的响应和可预报性等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4.
查瑞波  黄悦  杜书滢  王培涵  许进鎔 《地理科学》2022,42(10):1788-1798
选取1997―2019年中国香港特区数据,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对出入境旅游流产生路径的前因条件以及结果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路径数量上,虽持续简化,但是仍然具有复杂性;② 在核心条件中,所有的单因素均不构成影响的核心条件,中国香港出入境旅游流路径受到多因素组合作用;③ 在前因条件中,“软?硬”关系影响存在差异,硬实力关系对高出入境旅游流起主导作用,软实力关系则对非高出入境旅游流作用较大;④ 在路径国家(地区)中,高和非高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地区差异;⑤ 在时间层面上,阶段1与阶段2、阶段3路径差异较大,表明时间节点的分割事件对中国香港出入境旅游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85.
根据宜昌站、汉口站和大通站的径流量数据,运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00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的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径流量变化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响应。结果表明:1900 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具有2~8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4~17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流域径流量与ENSO具有相同的2~8 a周期变化,在El Ni?o发生期,径流量较低,在La Ni?a发生期,径流量较高。14~17 a的周期变化与PDO相关,在暖位相期径流量偏少,在冷位相期径流量偏多。PDO影响着ENSO和径流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暖位相期,El Ni?o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在冷位相期,La Ni?a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因此,在分析和预测流域径流量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时要综合考虑ENSO和PDO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6.
土壤水分是沙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其分布受气候、地形和植被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3种类型的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沙丘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不同类型沙丘上0~300 cm的土壤水分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层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大于中层和深层。(2) 固定沙丘不同部位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迎风坡与丘底的土壤水分高于背风坡和丘顶。(3) 固定沙丘上的土壤水分受地形-植被因子的影响较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小,影响固定沙丘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有坡向、高差和灌木多度。(4) 地形-植被因子与研究区绝大多数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土壤水分均有负相关关系。研究揭示了腾格里沙漠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植被因子的关系,对制定相应的防风固沙措施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植物固沙模式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7.
康佳  李玥  康亮河 《干旱区地理》2022,45(3):879-889
为进一步研究胡麻生理生化代谢指标响应干旱胁迫时对胡麻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胡麻干旱胁迫,依据2013—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西巩驿镇胡麻试验数据,建立并检验胡麻干旱胁迫模型,模拟干旱胁迫时对胡麻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影响,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描述模型拟合度。结果表明:(1) 模型产量模拟值的RMSE为41.3159~155.6685 kg·hm-2,平均值为80.1837 kg·hm-2;R2为0.8929~0.9894,平均值为0.9387,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可行性也较强。(2) 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抗氧化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中,CAT活性表现趋势为下降,终花期POD活性增幅(26.09%~28.00%)最大;渗透调节的3种物质含量均显著上升,其中脯氨酸增幅最大,达236.22%。(3) 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的各指标有3组,分别是脯氨酸与叶绿素、丙二醛和CAT活性;可溶性蛋白与丙二醛和CAT活性;POD活性与SOD活性。胡麻生理生化指标响应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与胡麻的产量有极强的关联,此模型的建立是对胡麻生理生化指标响应干旱胁迫的科学补充,进一步为胡麻的高效生产管理及农业生产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988.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一种利用SAR影像复数据的相位信息提取地面三维信息的技术,它通过获取地面目标在两幅SAR影像上的相位差值来解算该点的三维坐标。有理多项式(RPC,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意义上的几何模型,它独立于传感器和平台,简单且具有通用性,可建立地面任意坐标与影像空间的关系。本文在RPC模型用于替代星载SAR的距离多普勒模型和星载InSAR的干涉相位方程基础上,研究 RPC模型应用于星载高分辨率InSAR影像制作DEM的可行性和精度。利用兰州COSMO-SkyMed数据和资源三号三线阵数据制作的DEM为参考数据进行实验验证,RPC模型用于InSAR技术生成的DEM,中误差为7.55米。  相似文献   
989.
中国编辑史虽然源远流长,编辑学却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地图编辑学和编辑史是编辑学之下的二级学科,而中国地图编辑史可视作地图编辑学和编辑史之下的三级交叉学科,是编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90.
以归一化雪被指数法为基础,根据南极的环境特点,提出了MODIS影像的0.86μm与1.24μm的新波段组合方法,分别实现了晴空与薄云下的海冰提取,大幅度地提高了南极海冰监测的效率与分辨率。结合AMSR-E微波数据进行了海冰变化研究,得到2002~2010年的全南极海冰范围与净冰面积都在2月份达到最小值,均值分别为3.17×106 km2与2.42×106 km2;都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18.40×106 km2与16.60×106 km2。而全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2~2004年,海冰基本持平;2005~2007年,海冰减少;2008~2010年,海冰重新增长,这与南极海冰20a长周期的推断相符合,但9年间的全南极海冰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