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567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33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本文利用完全线性化方法处理了一个日珥的光谱资料,得到其物理参数的二维分布。结果表明:在日珥中心,运动温度和中性氢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湍动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而在日珥边缘,运动温度不随高度变化。从中心到边缘,运动温度是增加的。日珥中不存在流体静力学平衡,磁场对日珥支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2.
本文介绍了太阳射电Ⅱ型爆发中的一种独特的精细结构现象-频率分裂,并对它的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做了总结,最后,还对现存众多的理论模型逐一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13.
本文以近20年来Ⅱ型爆发的地面观测和空间观测的巨大成就,概述了Ⅱ型爆发的主要特征,源的结构、大小和运动;着重介绍了Ⅱ型爆发激发机制和辐射机制的最新理论;最后讨论了目前观测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4.
本文用实测温度梯度确定成都、重庆的大气稳定度频率,用P-T法的两种日、夜分界法统计大气稳定度频率;两种结果对比分析指出,h_1分界能更客观更精确地反映大气层结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15.
916.
917.
摘要:给出了太阳光谱望远镜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测定方法.以及给出了我们用星光作为目标来测定望远镜光学系统传递函数时必须考虑的条件和理论基础。实测结果给出望远镜空间分辨率的上限为0.6“,95%光能集中度在1.2“以内。  相似文献   
918.
Reviews of long-term predictions of solar cycles have shown that a precise prediction with a lead time of 2 years or more of a solar cycle remains an unsolved problem. We used a simple method, the method of similar cycles, to make long-term predictions of not only the maximum amplitude but also the smoothed monthly mean sunspot number for every month of Solar Cycle 23. We verify and compare our prediction with the latest available observational results.  相似文献   
919.
张延安  宋慕陶  季海生 《天文学报》2002,43(3):236-241,T001,T002
2000年9月14-18日在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观测到太阳上有一个中小型活动区,黑子面积不大,但有一个奇特的活动区暗条,16日产生了一个Ⅲb级耀斑,有较强的地球物理效应。计算该区的磁结构,结果发现此磁绳状暗条与磁中性线附近低磁弧系相关,磁场在磁绳附近有强剪切,QSL分析显示三维磁重联能够在暗条附近出现,这可解释大耀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0.
利用国家天文台(北京和昆明)的射电频谱仪(频段为0.65~7.6 GHz)和相关的NoRH/17GHz射电以及TRACE/171 EUV和Yohkoh/SXT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04/10和10/19的2个共生精细时间结构的稀有事件,这2个事件的射电爆发时间轮廓和观测特征相似,通过这2个事件的微波(17GHz)偏振观测资料的比较,发现这2个射电爆发均由包含多重(4极)磁结构的复杂活动区引起,特别指出这2个耀斑最后都导致了耀斑后相的分米波射电爆发(第二次触发耀斑),这可能是后环引起的射电爆发。它们都分别对应于双极磁位形,表明这两次触发耀斑是由相似的耀斑模型产生。2个分米波爆发可能是相似(homologous)耀斑的射电表现,可以推测这两次耀斑的驱动器可能皆是磁流浮现或对消(因为源区有新的单或双极出现或消失),而它们的触发器皆是由双极反向Y型位形(具有一个双极拱的单磁流系统)的磁重联,耀斑后环的演化是导致耀斑后相分米波射电爆发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这双带耀斑对应的宽带射电爆发辐射机制是回旋同步加速辐射过程,而耀斑后相的窄带分米波爆发的辐射机制是等离子体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