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681篇
大气科学   820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物医学领域中许多工作对微计算机系统的要求常常是共同的。对信号应进行实时监视、记录、处理分析、存贮或输出。有些工作还要求系统给出触发信号,或能自动响应生物的行为反应。本文介绍一种生物医学微机测控系统的原理。作者研制的系统基于APPLE Ⅱ微机(已投入生产)和IBM PC,PC/XT微机,也容易转到其他计算机上。当然,该系统也可开拓应用到其他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992.
施闯  郑福  楼益栋 《测绘学报》2017,46(10):1354-1363
采用IGS、MGEX、北斗地基增强网的实时观测数据,研制北斗广域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实时生成北斗高精度轨道、钟差、电离层产品,提供厘米级北斗双频PPP、分米级单频PPP、米级单频伪距定位服务。对实时产品评估分析的结果表明:北斗卫星实时轨道与钟差产品URE统计精度约为2.0cm,实时电离层精度优于4.0TECU。采用全国分布的实时测站动态定位精度(95%置信度)评估分析表明:北斗双频PPP精度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高纬度以及西部边缘地区的定位精度平面约0.2m,高程约0.3m;中部地区定位精度平面优于0.1m,高程优于0.2m,接近GPS实时PPP精度水平;北斗与GPS融合可以提高单北斗、单GPS的定位性能,尤其是显著加快了PPP收敛时间,收敛时间缩短到20min内。另外,除边缘地区外,北斗单频PPP实现平面0.5m,高程1.0m;北斗单频伪距单点定位实现平面2.0m,高程3.0m。  相似文献   
993.
冯绚  郭强 《遥感学报》2017,21(6):928-938
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月球表面的光度学稳定度可达10-8/年,是自由空间内稳定的辐射参考源,可用于星载遥感仪器的外定标。与基于地球表面目标观测的在轨定标方法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在轨月球观测信息中没有大气辐射的贡献,大气窗区和非窗区处理方式几乎一致。同时,作为整体发射率稳定的自然天体,月球表面的温度范围在90—390 K之间,完全满足通常对地观测探测的动态范围要求。月球复杂的表面辐射特性,是制约对月定标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月球表面辐射特性与月表发射率、月表温度密切相关。月表温度分布是月球重要的热物理参数之一,是月球表面热演化模型的必要边界条件,同时也是研究月球表面发射谱的关键参数。获取月表温度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测量温度数据和建立物理模型预测。直接测量温度数据又可以细分为下面3种方法:地基遥感测量、绕月探测卫星遥感测量、登陆月球直接测量表面温度。地基观测的空间分辨率很低,只能反映出一大片区域的平均温度;另外两种方法花费巨大,且不能对全月的温度变化进行长期的观测。月表温度物理模型基于热传导理论,结合月壤样本的热物理参数,将月球当成半无限固体,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到月表物理温度和太阳辐照度、月球内部热流的关系。太阳辐照度是月表温度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以天文计算为基础,准确描述月表有效太阳辐照度与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入射角以及日月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可以计算任意时刻、任意经纬度坐标点的月表温度模型,从而有助于准确描述月表辐射特性。与风云二号G星的观测结果对比,该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月相的变化。阿波罗15号首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月球的科学试验,其中在登月点附近开展的月表热流试验是ALSEP(Apollo Lunar Surface Experiments Package)的重要组成部分。月表热流试验提供了登月点附近长时间的月表温度数据,通过与阿波罗15号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当太阳高度角大于0°时,该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当太阳高度角在一定范围内时,模型的温度误差在1 K以内。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目前众多旅游线路规划方法中存在的规划目标单一、非实时计算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用户自定义路线的实时生成算法。此算法将线路规划问题转化为基于无向图的GIS网络分析问题。首先,结合用户需求,将游览兴趣点的选取问题转化为0-1规划问题,借助贪心策略,确定最佳游览兴趣点集;其次,结合基础地理底图矢量数据,利用Dijkstra算法求解包含最佳游览兴趣点和路网节点间的最短路径,以此为约束,实施模拟退火算法;最后,优化兴趣点间的最佳游览次序,实现整体游览路径的规划。该算法已应用于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可根据用户自定义的游园参数,实时且高效地生成个性化的游园线路。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目前"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中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而原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状,该文探索利用物联网等高新科技手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该文重点论述了如何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无线传输、数据挖掘等技术,在车载感知定位技术及应用、城市安全传感器应用、水雨雪情实时监测及防汛应急、交通运行多源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基于二维码的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等的典型应用实例。这些典型应用有效地解决城市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了物联网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拓展以及管理方式继续深入的需要,提升了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996.
针对IGS实时数据流产品,该文开展了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远海实时GPS验潮中的应用研究。对RTS改正的实时精密卫星轨道和钟差进行了精度验证和分析,给出了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数据处理策略以及实时GPS验潮的基本流程;组织和实施了渤海湾船载GPS验潮试验,以压力式验潮仪数据为参考,对远距离实时GPS潮汐测量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以IGS最终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为参考,实时数据流产品实时精密卫星轨道在X、Y、Z方向的精度均优于3cm,卫星钟差的精度优于0.15ns;采用傅里叶低通滤波方法,消除波浪对潮汐观测的影响,进一步提取潮位信息。在忽略船体姿态改正的情况下,实时精密单点定位验潮相对于压力式验潮仪结果的最大偏差优于20cm,RMS达到7.5cm。  相似文献   
997.
电子地图海量专题要素麻点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JavaScript成为目前Web电子地图开发的主流技术,而浏览器能承载的数据量和JavaScript的渲染能力有限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基于栅格图片的模式和基于插件的矢量数据模式的对比分析后,基于矢量瓦片技术、空间搜索技术和实时渲染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对海量专题要素进行服务端与客户端协同处理、实时分级渲染的麻点图技术方案,实现了海量专题要素的实时渲染和即时交互,并应用在"天地图·陕西"电子地图系统中。  相似文献   
998.
在进行GPS/GLONASS联合卫星钟差估计时,GLONASS码频间偏差(inter-frequency bias,IFB)因卫星频率间的差异而无法被测站接收机钟差参数吸收,其一部分将进入GLONASS卫星钟差估值中。通过引入多个"时频偏差"参数(inter-system and inter-frequency bias,ISFB)及附加基准约束对测站GLONASS码IFB进行函数模型补偿,实现其与待估卫星钟差参数的有效分离,并对所估计实时卫星钟差和实时精度单点定位(real-time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RT-PPP)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在卫星钟差估计观测方程中忽略码IFB,会明显降低GLONASS卫星钟差估值精度;新方法能有效避免码IFB对卫星钟差估值的影响,所获得GPS、GLONASS卫星钟差与ESA(European Space Agency)事后精密钟差产品偏差平均均方根值分别小于0.2 ns、0.3 ns。利用实时估计卫星钟差进行静态RT-PPP,当观测时段长为2 h时,GPS单系统、GPS/GLONASS组合系统的3D定位精度优于10 cm,GLONASS单系统3D定位精度约为15 cm;三种模式24 h单天解的3D定位精度均优于5 cm。  相似文献   
999.
张征宇  薛震刚  许丽人  高太长 《气象》2017,43(2):197-205
在降水过程中,固态降水粒子下落穿越0℃等温线的融化效应会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增大,产生亮带。文章基于北京房山地区的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对2014年8—10月四次典型的层状云降水和以层状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过程进行特征统计,提出了适用于该季节、该地区的0℃层亮带自动识别订正算法,并使用这种算法对一次层状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识别研究,通过与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识别该季节、该地区的0℃层亮带,通过亮带订正,融化区的回波强度高值区得到了有效抑制,原亮带高度附近回波强度廓线的显著弯曲消失,融化区之外的回波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是对风险评估方法的一次改进,通过对灾害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开展风险分析,将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从气候特征评价向天气过程评价转化,以更好地应用于动态风险预警。以杭州暴雨灾害为例,将灾害性天气风险评估过程划分为灾前预评估、灾中实时评估、灾后调查评估3个阶段,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界定杭州暴雨致灾因子的评价指标,同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而形成一整套阶段性动态风险评估流程。最后,结合1509号台风暴雨过程进行实例分析,并分别给出3个阶段的评估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灾后评估结果与灾中评估的一致性高达76.0%,而与灾前预评估的一致性仅为49.0%,说明灾中评估的开展可以有效修正预评估结果。随着动态风险评估流程模型的业务化运行,将会实现针对整个灾害过程的滚动加密评估,从而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