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6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1291篇
测绘学   1081篇
大气科学   1083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2891篇
海洋学   54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393篇
自然地理   70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46年   5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随着大型煤系稀有金属矿产的发现,煤中伴生微量元素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煤系地层中稀有元素的研究程度较低。选取新疆东北部的准东煤田为研究区,基于煤样的煤质分析和微量元素数据,研究了煤中镓的分布规律、赋存特征及富集成因。研究表明:(1)准东煤田的中侏罗统煤层中镓明显富集。12个矿区煤中镓平均含量在20.78~47.98 μg/g,大多高于或接近煤中镓的边界品位(30 μg/g)。(2)煤田中镓的分布规律性明显。平面上,盆地周围煤中Ga含量较中部矿区高,特别是东北部和西南部由于分别受克拉美丽山和博格达山物源区的影响,煤中Ga含量异常高,部分区域超过了60 μg/g,而中部矿区(ZD10740、ZD10464、ZD10407和ZD10841)的煤中Ga含量表现为从矿区边缘向中心逐渐富集;垂向上,大部分矿区煤中Ga含量从中侏罗统底部向上降低,而受到早燕山运动影响,靠近博格达山的矿区(ZD10740)表现相反。(3)煤中Ga主要以高岭石为载体,部分Ga也存在煤的有机质组分中。镓主要以细粒物质(胶体或有机络合物形式)搬运到沉积盆地,在潮湿覆水沉积条件下发生聚积。  相似文献   
952.
针对大多已有岩土工程局部安全评价方法未考虑拉伸破坏和屈服、破坏阶段的问题,对围岩的局部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应变软化模型建立了单元安全度的评价方法和新的定义,综合考虑剪切和拉伸破坏模式,定义一个统一的变量ZSD来表征和量化岩土体单元从弹性、屈服到破坏的安全程度,实现复杂应力状态下岩土体渐进破坏过程的局部安全性定量评价。推导了ZSD的各阶段表达公式,利用FISH语言在FLAC3D平台编写程序。通过相应的实例和工程进行了ZSD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该方法具有参数表达简单,易于在程序中实现,可通过ZSD所在值域判断单元所处的状态,可直观揭示岩土体渐进破坏过程等诸多优点。该方法为分析和预测岩土工程中危险区域的演化和描述渐进破坏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53.
为科学认识淄博市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探讨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元素在颗粒物中的分布与分配特征,对颗粒物中元素的来源进行分析。于2015年冬季和夏季期间分别布设45个和16个采样点采集悬浮颗粒物(TSP)、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颗粒物和18种元素(或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物中冬季TSP、PM10及PM2.5的质量浓度均值高于夏季;PM10和PM2.5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其中冬季PM2.5质量浓度是标准限值的1.96倍。2)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差别显著,As、Cd、Cr、Cu、Ni、Pb、Zn等多数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2.5中,且PM2.5约占PM10的65%(冬季)和73%(夏季)。3)颗粒物PM2.5中Al2O3、CaO、Fe2O3、K2O、MgO等氧化物主要受土壤扬尘控制;As、Cd、Hg、Pb、Se、Zn等元素主要源于人为污染;Se的富集因子最高,反映了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Co、Cu、Ni、Na2O受土壤扬尘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而Cr具有混合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4.
利用泥蚶(Tegillarca granosa)铁蛋白原核表达工程菌获得的重组铁蛋白,通过圆二色光谱分析蛋白二级结构,扫描电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研究重组铁蛋白富集Fe~(2+)、Mn~(2+)、Cd~(2+)、Cr~(3+)、Hg~(2+)、Pb~(2+)和As~(3+)等7种重金属离子的特性,同时探索利用重组铁蛋白修饰丝网印刷电极,设计和制备重组铁蛋白检测Pb~(2+)和Cd~(2+)浓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复性成功的铁蛋白多为完整的?-螺旋结构,而复性不成功的蛋白聚集体则多为无规卷曲。重组铁蛋白的直径和形态与富集的离子种类有关。泥蚶铁蛋白对单一金属离子Fe~(2+)和Mn~(2+)的富集凸显优势。对两种混合金属离子的富集大多表现为竞争关系。但重组铁蛋白对Hg~(2+)和As~(3+)混合组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单一金属离子组的富集量,对Hg~(2+)和As~(3+)混合组的富集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重组铁蛋白传感器对Pb~(2+)和Cd~(2+)溶液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  相似文献   
955.
离线固相萃取螯合富集分离-ICP-MS测定海水中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条件优化、方法比对等实验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小柱离线螯合富集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海水中稀土元素的方法。海水样品通过调节p H后,进入VAC ELUT SPS24 Agilent圆形固相萃取装置,其主要基体物质的去除率高于97%;萃取富集的优化条件是海水样品p H 4.0~7.0,海水进入萃取柱速率2 m L/min,硝酸洗脱液浓度为1 mol/L;方法对稀土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3%~108%,14种稀土元素的检出限为0.057~0.613 ng/L,RSD10%;该方法与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富集稀土元素比对测定结果一致,方法具有准确度与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海水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定量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956.
数字水深模型的应用通常可分为航海和非航海两大类型。从航海与非航海DDM的不同应用需求出发,分别构建了航海和非航海DDM,比对分析了不同类型DDM相互应用时的质量情况。实验证明,航海DDM的模型中误差相对较大,模型产生了系统性偏移,应用于非航海时模型质量会相对降低,且这种降低的程度随着比例尺的缩小而增大;非航海DDM未考虑航海安全性需求,会引起模型深度保证率指标明显偏低,且随比例尺不断缩小而偏低更明显,从而不能直接应用于航海。  相似文献   
957.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周围常见的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Reaumuria songoonica)、蛇麻黄(Ephedradistachya)等四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大小来看,Zn、Cu、Cr含量较大,Pb、As和Hg含量较少。假木贼根部的Cr含量以及四种植被体内Hg含量均超过了植被生长的正常范围。从植物与相应土壤中的重金属相关性来看,假木贼,琵琶柴体内Zn、Cu元素,琵琶柴体内Zn、Hg、As元素,梭梭体内的Zn、Cu、As元素与相应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较好,植物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土壤,交通运输,大气降尘等多种来源。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表明,假木贼(2.89),琵琶柴(1.14),梭梭(1.72)对Hg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假木贼>梭梭>琵琶柴,它们属于潜在的Hg富集植物。蛇麻黄对Cu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假木贼,琵琶柴和梭梭对Zn、Cr和Pb具有较好的转移能力。这三种植物对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性,可作为矿区土壤植物修复的优选物种。  相似文献   
958.
河西走廊西端灌丛沙丘发育过程及其对沙漠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荒漠地区开展环境变化研究常缺乏符合要求的地质测年材料。灌丛沙丘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特殊生物地貌类型,具有计年和储存环境信息的功能,可以用来重建沙丘的发育过程和过去的环境变化。以河西走廊西端花海盆地发育的灌丛沙丘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AMS14C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元素等代用指标的分析,与文献记载、沙漠化监测数据和近几十年的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试图揭示区域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花海盆地灌丛沙丘的发育时间已超过800 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早期人类活动的干扰曾使灌丛沙丘的堆积过程中断,但丰富的物源随后又促使灌丛沙丘再次快速发育。沙丘物源曾发生过剧烈的变化,使得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粗颗粒组分和中值粒径并不适于作为环境代用指标重建区域的风沙环境变化,而细颗粒组分(<63 μm和<10 μm)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则揭示了研究区在20世纪70-80年代(沙丘高度300~420 cm)时获得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Zr/Rb比值,能够作为良好的环境代用指标指示1970-1988年(沙丘高度300~420 cm)区域处在风沙活动较强烈的环境;近几十年花海盆地土地沙漠化明显,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灌丛沙丘可以作为有较高可信度的地质记录载体,在河西走廊西端重建较长时间尺度的、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959.
钾长石有序度及结构温度可以为探讨成矿物化条件等提供依据.为阐明本区钾长石的成因,通过对维拉斯托斑岩体中钾长石斑晶的红外光谱分析,其有序度为0.85~0.95,三斜度为0.7~0.9,测定的结构温度为547.17~578.36℃,表明钾长石斑晶为微斜长石.并探讨了钾长石的成因,认为它是热液蚀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0.
云南、贵州地区对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成因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富集规律,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结果 表明,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