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79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云南冬季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美玲  段旭 《高原气象》2007,26(2):414-421
利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3年1月5~6日发生在云南省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偏南低空急流是造成冬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上的扰动导致一个相对大的风速核从急流主体分裂东移,风速显著加大,风向呈气旋性弯曲,引起低层涡度增加,产生强的辐合上升运动。(2)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移动与中层南支槽的关系较为密切,南支槽前的辐散为低空急流的形成提供了启动机制。(3)强降水天气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的区域,锋生强迫作为暖湿气流上升的强迫机制之一,对强降水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水汽条件的分析表明,暴雨区的水汽主要由低层水汽辐合来提供。  相似文献   
122.
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付丹红  郭学良 《大气科学》2007,31(4):635-644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模拟研究了积云并合过程在北京2001年8月23日一次产生强降水和冰雹对流天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积云并合在此次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形成中有非常重要作用。整个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单体并合、积云团并合和强中心并合的多尺度并合过程。首先,相邻孤立对流单体之间通过在中层形成云桥并合成为积云团,接着相邻积云团之间也通过中层云桥并合形成具有多个强中心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最后,中尺度对流系统内强中心实现并合。而强中心并合过程伴随着强降水、大风等剧烈天气的产生。积云下沉气流对于积云并合有着重要作用,由强辐散出流形成的上升气流及与环境风相互作用有利于并合的形成和发展。并合过程导致云内上升-下沉气流增强,对流运动发展加强,有利于水汽转化,形成大量过冷云水和冰相粒子。大量冰晶和霰的形成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3.
针对2018年7月18—19日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强降水过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中的12个动力因子进行分析和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次降水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呈块状分布,稳定少动,伴随高空低槽的缓慢东南压,使得低空急流不断加强,并配合高、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辐合切变线的北上及河套地区多山区、水域等复杂下垫面的地形条件,为本次降水提供了水汽通道畅通、水汽汇聚、动力抬升强、不稳定能量、持续时间长等有利条件,造成强降水;(2)动力因子在明显降水区表现为强信号,在弱降水区和非降水区表现为弱信号,其在明显降水区的空间平均值为弱降水区和非降水区的2倍以上;(3)动力因子预报降水与实况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空间相关系数集中在0.4~0.7之间。对于10.0~24.9 mm降水,平均ETS评分为0.37;对于25.0~49.9 mm降水,平均ETS评分为0.28;对于50.0 mm及以上降水,平均ETS评分为0.17。总体而言,各动力因子对区域性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把握均较好,具备一定的诊断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4.
卫星云图在短时降水预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正本  赵守春 《气象》1998,24(2):31-33
  相似文献   
125.
城市建设对太原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李艳红张贞秀(太原市气象局030002)引言现代的城市总是与稠密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工业,密集的房屋建筑和错综复杂的交通设施分不开的。人们在创造了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也为自己居住的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作为环境...  相似文献   
126.
三小时降水定量预报的雷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雷达气象方程,推导得出了雷达回波立体资料预报短时降水的数学模式。然后对其主要因子进行了讨论;并在考虑数字化雷达回波立体资料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模式进行了简化,最后通过格点应用,建立了有限区间短时面雨量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HLAFS物理量预报场的诊断分析,建立了信阳市汛期强降水短期动力诊断预报模型、相关统计预报模式和综合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8.
郑芙蓉 《广东气象》1998,(1):16-18,31
每年冬春季节,华南沿海地区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冷空气活动频繁。初春时节因冷空气降温造成的低温阴雨与早稻的播种育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丰歉。本文在普查江门地区32年气象资料基础上,找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预报线索。1 资料的选取和统计1-1 资料选取为了保证资料的可信度和连续性,本文所用资料为1965~1996年共32年。由于范围较小,各站低温阴雨的时空分布差异很小,在江门市区、新会、鹤山、开平、恩平、台山6个测站中选取新会作为代表站。1-2 一些规定(1)按照省局以前制定的评分规定…  相似文献   
129.
张强 《气象科学》1998,18(1):1-9
本文从湍流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出发,以湍流动能和湍流混合长为湍流输送的决定因子,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一套可包括局地自由对流在内的不稳定大气近地层Monin-Obukhov相似性函数。这套相似性函数不仅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还有较明确的物理含意。它能在极端情况下自动蜕化出局地自由对流相似性预测形式。  相似文献   
130.
2008年8月17~18日以及21~22日,受黄淮气旋影响,山东境内相继两次发生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采用大尺度特征分析和数值产品应用和检验的方法,对两次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1)二者产生强降水的雨强和范围不同;(2)海上副高的强度和位置不同。前者位置偏北、偏强,形状为块状,对降水有很好的阻挡作用;后者副高偏弱、偏南,呈带状,对降水系统的阻挡作用较弱;(3)地面气旋移动路径和气旋附近强降水位置不同。前者东北移动,强降水区位于气旋移动方向的第一、第二象限;后者先东移然后向东北移动,强降水区基本位于第一象限;(4)两次强降水区与低空低涡切变线前部的急流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5)数值预报产品对第一次强降水的预报可参考性较强,对第二次预报量级偏大,需要预报员对形势准确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订正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