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陈东  樊杰 《地理学报》2011,66(6):723-731
一国经济发展初期,区际资本流动通常是导致区域发展差距形成、扩大的重要原因--资本往往从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流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从而产生“好者更好、差者更差”的马太效应。银行间信贷资本流动是区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方法对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阶段(1978-2003 年) 银行间信贷资本的区际流动方向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成因。计量结果发现,存在区际间信贷资本流动的年份,资本并未从发展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流向发展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而呈现相反的流动。这表明银行间信贷资本的区际流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而不是扩大了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对信贷的管制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分别导致了1994年以前以及1994 年以后的银行间信贷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22.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是区域经济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并形成了多种解释。基于构造的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模型,认为区位是形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关键原因,接近中心的地区经济活动更为密集,而且由于聚集经济使得工人生产率以及工资水平更高。中国的东部地区靠近亚太经济中心,这一区位优势使东部地区吸引了更多经济资源,而西部的周边地区经济不发达,难以吸引经济资源,从而形成了二者发展水平间的差距。因此,西部要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仅取决于自身努力,也取决于其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3.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浩坤 《地理科学》2008,28(2):179-184
中国区域间的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究竟是起了扩大作用,还是缩小作用,已有的研究并没能形成一致的结论。基于中国的转型背景,认为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应的配套政策构成了劳动力区际流动的制度约束,这种制度约束使不同类型的劳动力流动方式不同。进而分析了劳动力流动方式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转型期中国区域之间劳动力流动,尽管流动方式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24.
2008年3月,笔者有机会参加单位组织对深圳、东莞、宁波、杭州、青岛等地土地收购储备、土地利用、闲置土地处置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的考察学习。考察中,深切地感受到南方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浓厚的发展氛围。特别是国土资源部门在管理、服务和执法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意识和经验,值得认真地思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25.
贺艳华  刘聪  周国华  陈妍 《热带地理》2021,41(2):327-339
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客观发展指数、主观幸福感指数和福祉差异系数,分析了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镇、乡村居民福祉水平及其差距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城乡居民福祉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城镇和乡村居民福祉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0.6653、0.5704提高至2015年...  相似文献   
26.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变化,“十一五”时期快速缩小,“十二五”时期趋同发展;②四大区域之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是最主要的差距,但其贡献率总体呈递减趋势,而区域内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西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最大但降幅明显,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先扩大后降低,中部、东北地区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相对较小且不断缩小;③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向扩大。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均可提高中国各省的人类福祉水平,但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提高卫生经费占比的增长率可降低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但却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福祉差距。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转移支付,既能提高中国各省区的人类福祉水平,又可起到促进地区之间福祉均衡作用。  相似文献   
27.
随着全面免除农业税、中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公共政策和公共财富全面向农村倾斜,农村出现了多年期盼的好局面,但仍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广东省的农村发展与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了测度粤北山区的韶关市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差距,首先对广东省的市际和地带性差距进行了分析,然后测度和分析了韶关市各县(市)区域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而分析了韶关市现有区域协调政策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韶关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加大纵向和横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强与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进行指引型区域管治。  相似文献   
29.
八面来风     
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吸引外资6大方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球最高;我国森林覆盖率达18.21%;我国位于资源绩效最差国家;我国消费指数低国际水平20%。  相似文献   
30.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九十年代乃至跨世纪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对调整国民经济布局结构,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培育内地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