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887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874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879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66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利用苏州地区2011 年12月20 日-2012年8 月13 日的湍流观测资料对不同季节、高温、台风强天气过程下的湍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不同季节动量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日变化明显,各通量的夏季平均值、最大值均高于冬春季,夏季感热通量日最大值为160.2 W·m-2,感热在城市地表能量平衡中的作用大于潜...  相似文献   
962.
张芯瑜  张琪  韩佳昊 《气象科学》2021,41(1):136-142
基于降水量历史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式预估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量指数(Standan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识别干旱事件,从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特征分析其危险性,研究东北地区当前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bcc-csm1-1 对东北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3.
利用江苏省及周边共85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筛选出夏季高温强度、持续时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作为高温热害的关键气象因子,构建高温热害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和河蟹因灾死亡率加权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将河蟹高温热害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结合地形和土壤的适宜性,最终得出江苏河蟹高温热害风险区划图。结果发现,河蟹高温热害的高风险区位于以高淳为中心的江苏西南部,沿淮和淮北东部沿海地区风险值最低,淮北西部—沿江东部的风险值介于二者之间。年代际高风险区面积有逐渐扩大趋势,1991年以来已外扩到沿江和苏南大部分地区,达到历史极值。河蟹高温热害风险增大,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964.
胡艺  董全 《气象》2021,47(5):638-644
2021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呈四波型,以纬向环流为主,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强但范围较小.2月,我国冷空气强度较弱且影响范围小,全国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同期偏高2.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出现了极端高温事件,有618个国...  相似文献   
965.
2021年秋季江西出现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天气过程,多项气温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10月1—5日全省仍出现20站次危险性高温天气。利用江西省9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MICAPS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此次罕见秋季异常高温天气的过程的特征及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江西秋季高温天气的主导系统,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盛行的下沉运动产生大气绝热加热是此次秋季异常高温的主要形成原因。同时,西风急流偏强以及南亚高压撤退时间偏晚,使得西风带短波槽脊活动不易影响到副热带地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稳定维持,冷空气难以南下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得以发展。2)中低层暖平流输送有利于局地温度升高从而形成高温天气,江西上空对流层异常增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秋季高温的持续。3)江西境内水汽通量散度呈现负距平,表明水汽辐散程度弱于常年同期,未出现水汽输送的大幅减弱。同时,对流层中下层存在一定的上升气流,部分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异常高温期间未出现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966.
利用四川省1961-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1991-2019年各县旱情,料,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分析了10a、50 a一遇干旱的持续天数、经济损失率、人口受旱率和农作物受旱率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DP)的极值(POT)模型分析了四川7个干旱气候区,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可能造成的最大经济损失率(PML).结...  相似文献   
967.
西南地区干旱河谷分布范围及分区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特殊景观类型,明确西南干旱河谷的空间分布范围,掌握分区统计数据,对了解干旱河谷生态系统、分析相关自然和人文综合指标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与野外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划定了西南地区干旱河谷的空间分布范围,同时,分析了干旱河谷区的地形特征和干湿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干旱河谷总长度约为6911.15 km,总面积约为26 451.61 km~2,涉及我国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4个省级行政区。在空间分布上由北至南依次分布在白龙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元江,其中,金沙江干旱河谷面积最大,占西南地区干旱河谷总面积的44.36%,岷江干旱河谷面积最小,占西南地区干旱河谷总面积的2.74%。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西南地区干旱河谷总面积的55.00%,地形坡度区域差异显著,岷江干旱河谷区地形坡度较大,雅砻江干旱河谷区较为平缓。阳坡面积大于阴坡面积,阳坡面积占干旱河谷总面积的40.49%,阴坡面积占干旱河谷总面积的31.12%。干旱河谷区内气象观测站的干季干燥度指数(I_(aD))值在2.14~5.10之间,属于半干旱类型和干旱类型。本研究成果可为干旱河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68.
中国近五千年来山崩滑坡地裂等地质灾害事件存在着多种时间尺度的群发期。最显著的群发期出现在中国黄帝、夏桀、殷代、周代、西汉、东汉、西晋、元代、明清、清末时期。近800起灾害事件时间序列谱分析表明,多尺度群发周期序列为1380,600,288,162,118,72,61,31,24,20,15,11年,具有可公度性和对数螺线性,并且与冰川泥石流、火山爆发、陨石坠落等周期序列相近,与地球运动周期、气候旋回、地质旋回一致。  相似文献   
969.
本文通过分析灞源地区的赋矿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查明了控制金矿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并重点论述了金矿床的产出、矿化类型、围岩蚀变和含金矿物等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阐明本区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970.
高温高压条件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是了解微量元素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活动机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