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9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弱窄带回波在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灵敏的多普勒雷达经常能探测到弱窄带回波,这些弱窄带回波一般对应于边界层的辐合线,对弱窄带回波的仔细分析有利于及早做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以及对其发展变化作深入了解。文章结合发生在上海的3次强对流天气个例,详细分析了弱窄带回波在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中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上游移动强回波的出流边界导致的弱窄带回波是大风预警的重要判断参考;(2)在合适的层结状态和抬升条件下,弱窄带回波会强烈发展,并导致局地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弱窄带回波上初始回波的发展和回波跃增;(3)下击暴流造成的地面出流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近似圆弧的弱窄带回波,这种弱窄带回波与其他雷达观测特征以及地面观测相结合,有助于对产生下击暴流的对流云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82.
宋艳玲 《气象》2006,32(9):126-127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9.5mm,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为20.2℃,比常年同期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位。月内,南方暴雨天气频繁,部分或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西北地区东部及湖北、重庆、河南、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由于持续少雨温高,旱情发展,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北部降水偏多,旱情基本解除。月内,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中旬,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历史同期极值;热带低压“杰拉华”在广东湛江登陆。  相似文献   
83.
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页目(简称“南方致洪暴雨”项目)实施1年以来,在中尺度暴雨系统的研究与典型暴雨过程的分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整合研究力量,加强研究积累,提高中尺度暴雨的机理和结构分析研究水平;同时为了配合2007年实施的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的资料分析研究工作,项目组建了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综合分析研究组,研究组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倪允琪教授、张大林教授、谈哲敏教授和张庆红博士、孙建华博士、张福清博士共30余人组成,我国著名科学家陶诗言院士任科学顾问。  相似文献   
84.
《贵州气象》2006,30(3):31-31
雷暴常出现在春夏之交或炎热的夏天,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在天气预报中,人们常常说雷雨  相似文献   
85.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对2000-2001年发生在北京地区的8次天气过程进行了闪电与降水特征的统计分析,并针对两类典型暴雨和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雷达、闪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和降雹天气的地闪特性具有明显差异。降雹天气的正闪比例较大,特别在降雹前正闪频数增加剧烈。闪电通常发生在45dBZ以上的回波区,比目前“闪电在中纬度通常发生在30~45dBZ”等其他一些研究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86.
针对四川盆地绵阳市梓潼县今年初夏首场区域性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从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分析入手,剖析了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中雷达产品的特征,分析表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初夏冰雹天气过程是由强度达65 dBz的勾状强回波产生,冰雹云回波在对流层低层具有垂直伸展厚度不大的强辐合特征.VAD风廓线、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与冰雹天气的产生在时、空定位上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7.
计算分析了1990-1999共10a 5~8月南宁市单站地面压、温、湿及探空各层风、温、湿等物理因子,通过逐步消空找到预报因子线索,进而分析得到对南宁市5~8月强对流暴雨预报指标,最后对预报因子指标简单投票方法集成,建立了南宁市强对流暴雨预报系统,2004年试用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88.
何勇 《气象》2006,32(10):124-125
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2.3℃,比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6.8mm与常年同期持平。月内,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台风格美相继在我国登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安徽、湖南、广西、黑龙江等省(区)受灾较重。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江苏、江西、河北等省受灾较重。西北东部、内蒙古中东部旱情缓解,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干旱持续或发展;江南、华南北部及西南东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89.
新一代天气雷达谱宽资料分析晴空回波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州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观测的晴空回波谱宽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估算了不同高度的湍流耗散率,发现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前,低层的湍流耗散率明显增强,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2006年5月3日和7月17日库尔勒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形势和物理量对比分析,以及库尔勒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产品中的组合反射率(CR)、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V)等产品的分析,得出库尔勒地区夏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的有利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及多谱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