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0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通过介绍强对流天气的观测编报与记录处理,以便观测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应对强对流天气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982.
2009年青海省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度(2009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概况为:全省气温偏高,与2006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的第1位;降水偏多,列1961年以来降水量偏多第3位,接近2008年;日照偏少,列1961年以来日照时数偏少第2位,仅多于2008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全省气温异常偏高、春季透雨提前出现、春夏秋三季均出现连阴雨,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引发的冰雹、雷电、洪涝灾害及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春末、前冬都兰、玛多、久治等地出现的中度雪灾等。  相似文献   
983.
王秀明  钟青  韩慎友 《高原气象》2009,28(2):352-365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2005年5月31日发生在北京的冰雹强对流过程,成功地再现了冰雹天气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冷涡底部的小槽、低层暖湿舌、地形辐合线等中尺度系统;模拟的地面降水、强对流(雹)云移动路径与实况基本符合;模拟的一个长生命史强对流(雹)云的演变及单体结构与北京多普勒雷达观测的沿城市中轴线的雹云相似,具有超级单体概念模型给出回波墙-有界弱同波区(穹窿)-悬挂回波结构、对峙的倾斜上升下沉气流、分裂右移发展等特征.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结合雷达观测,重点分析了这块雹云的演变过程,解剖了超级单体三维动力、热力及回波结构.  相似文献   
984.
张德林  马雷鸣 《气象》2010,36(3):62-69
利用上海多普勒雷达、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结果,分析了2005年7月30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简称"0730")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和扰动能够在弱冷空气南下和局地中小尺度斜压不稳定的背景下产生,中尺度扰动不稳定随垂直运动上传、触发对流;低层高湿度梯度的大气层结、垂直风向剧烈非均匀切变和能量锋区的耦合配置,促进了强对流的迅速发展。结合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初步揭示了这次强对流过程发生冰雹、暴雨、大风等天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5.
全国大部气温偏低 中东部地区出现暴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11月——2009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同期(2.1℃)偏低0.9℃,为198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山西、河南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天津、安徽为次低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4.2 mm,较常年同期偏多6.2 mm。安徽、陕西  相似文献   
986.
<正>2009年11月2009年11月我国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同期(2.1℃)偏低0.9℃,为198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山西、河南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  相似文献   
987.
分析2007年7月12日下午在铜川、澄城等地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试图寻找渭北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分别从天气学、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图像等方面分析,总结预报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新一代雷达的反射率、基本速度与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等产品,可以提前0.5h以上预报预警渭北强对流天气,其中垂直累积含水量大于50kg/m^2、回波顶高大于12km对预警渭北强对流天气最有指示性。  相似文献   
988.
湿位涡在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对2006年6月24—25日陕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存在逆温层。强对流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天气发展的有利形势。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等值线密集的零线附近及湿斜压项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989.
1引言 天气雷达是用于观测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探测工具,它一方面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对龙卷、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进行有效的预报;另一方面天气雷达也为较大范围内估测降水量提供了可能。然而,单部天气雷达有限的探测能力限制了雷达观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用探测范同相互重叠的多部天气雷达组成雷达网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90.
利用江西省2002--2007年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最大反射率因子、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及其密度、三体散射和中气旋等产品特征,对江西省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预警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江西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夏季突发性局地强对流风暴的伸展高度普遍比春季高。最大反射率因子≥55dBz可以作为局地强对流天气预警的临界指标,≥60dBz可以作为局地冰雹预警的临界指标;VIL密度≥2.8g/m^3可以作为局地强对流天气预警的临界指标,≥3.2g/m^3可以作为局地冰雹预警的临界指标,≥4.0g/m^3可以作为较大冰雹预警的临界指标。三体散射是大冰雹的有效判据。风暴内出现中气旋特征,应立即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很多突发性局地强风暴不一定会出现中气旋特征报警,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分析径向速度产品来判断中气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