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38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21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温度湿度廓线的地基微波辐射计近年来广泛使用,多通道观测亮温的数据质量是大气廓线产品合理性的基本保障.一般定期液氮绝对定标可以更好维护亮温数据质量,但实际操作颇为不易.辐射传输模式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检验和认识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的数据质量.本文针对三个辐射传输模式:MonoRTM、ARTS和MW...  相似文献   
62.
60年距离测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余 《海洋测绘》2010,30(2):74-7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距离测量方法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光速测距仪和微波测距仪的推广应用,开创了"量距不用尺"的新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测地型激光测距仪的快速发展,将光波测距推向了高精度远测程的新境界;几乎与此同时,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技术的测地实用化,使得测地工作者能够测量远达数千千米的站间距离;20世纪80年代初期,GPS卫星测量技术的问世,使得测地工作者步入了快速高效"量距不见站"的新天地。距离测量的这种演变,也是测绘科学技术进步的一大缩影。  相似文献   
63.
地基微波辐射计因天线罩疏水层老化,在雨天探测时天线罩上易形成积水从而造成探测性能的不稳定,是影响其在科研业务中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2017—2018年北京地区6台微波辐射计降雨期间的观测数据,分析天线罩疏水层老化对其观测亮温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天线罩使用时间的增长,尤其是使用3个月以后,降水时亮温增大的幅度明显变大,降水结束后亮温增大的持续时间也有增长趋势。同时,在北京南郊站开展的微波辐射计天线罩淋雨试验结果表明,天线罩使用40 d以后,随着天线罩污染老化,淋雨时观测亮温增大的幅度呈跳跃式增长,且淋雨结束后亮温仍然偏高,最长时间达2 h以上。因此,为提高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的可用性,建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每季度更换一次天线罩,对于京津冀等重污染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更换频次。  相似文献   
64.
利用探空站数据对北京和张家口冬奥赛场周边地区的地基微波辐射计和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进行验证分析。选取2020年全年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以及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对冬奥赛事有重要影响的寒潮前后、雾霾和沙尘暴这3种不同天气现象下探测得到的气温廓线数据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晴空条件下,地基微波辐射计和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探测大气垂直气温的精度较高,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97,低层大气(500 hPa以下)较高层大气探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大气污染对探测精度产生一定影响,其中PM2.5产生的影响较小,PM10的提高对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的探测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发生沙尘暴时,星载探测仪无法对低层大气进行探测。经过对比和验证,卫星探测作为补充探测手段,可以与地基微波辐射计互相补充,尤其是在空间覆盖和时间分辨率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在有云和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下无法对低层大气开展探测;地基微波辐射计可以对一个地点的大气垂直参数开展不间断的探测,与探空站数据的一致性较高。卫星探测和地基微波辐射计均可以为冬奥赛事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5.
利用区域自动站、风廓线雷达及微波辐射计资料,对东莞市2019年6月一次大暴雨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前期高温、高层强辐散形势中,低层有西南风急流,水汽充沛,利于出现强降水,低层浅薄冷空气入侵激发前期不稳定能量,强对流出现;弱冷空气触发的降水,雷雨的偏北出流与西南风对峙形成中尺度辐合线,增城降水造成的冷池驱动导...  相似文献   
66.
以2007~2018年西宁二十里铺气象站探空资料为模拟样本,利用MonoRTM模式模拟中心频率21.985~58.759GHz的35通道亮温,应用BP神经网络对模拟数据进行反复训练,构建最优反演模型,并以2019年探空资料为测试样本,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BP神经网络与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效果.结果表明:晴空条...  相似文献   
67.
183.31 GHz微波辐射计在探测低含量水汽时具有优势,但也存在通道饱和问题,定量研究该问题对明确该类型仪器探测水汽能力和适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增雨飞机运-12搭载的183.31 GHz微波辐射计GVR(G-band water Vapor Radiometer),采用探空资料对该辐射计4...  相似文献   
68.
69.
一、综述 1981年11月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在250km的高度上利用成像雷达SIR-A拍摄了地面的图像。这一划时代的科学事件标志着微波遥感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从而将整个航天遥感技术从可见光、红外发展到了微波波段。根据大气层的传输特性与频率的关系,遥感信息通常选择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这几个窗口来达到传递的目的。微波遥感则是将工作波段选择在微波部分的一种遥感方法,其核心是在得到的地物微波波谱图中,解译出目标的属性和特征,以达到观测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本利用布设在黄河上游增雨基地的地基双频段(31.65GHz和23.87GHz)微波辐射计遥感资料反演了黄河上游地区秋季云中液态水含量,计算分析得到该地区的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反演公式,并揭示了该地区降水前后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