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786篇
地球物理   491篇
地质学   1212篇
海洋学   590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3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山东省1971—2008年蒸发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东省6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8年逐月的Ф20cm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山东省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省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全省年平均蒸发量以-87.78mm/10a的气候倾向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下降速度西北内陆大于东南沿海,四季中又以春季下降最快。1971—1983年所有年份的蒸发量均高于平均值,从1984年开始,72%的年份蒸发量在平均值以下,2003年出现最小值,为1438.5mm。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是导致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2.
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和国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特点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目标、尺度、方法等,提出以IPCC推荐的详细技术为基础的第二类(T2)方法为主,更精确的第三类(T3)方法为辅的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优良做法,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行实体分类和分析,根据清单编制的范围、定义和数据可得性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63.
事件概率回归估计与降水等级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比分析概率回归降水等级预报和回归降水等级预报的差异, 2007年秋季至2008年夏季全国平均检验结果表明:概率回归降水等级预报效果好于回归降水等级预报, 尤其是小雨预报, TS评分明显高于回归降水等级预报, 同预报偏差过大情况也有很大改善。进一步分析表明:回归降水等级预报方法在建立小雨预报方程的样本中, 少数较大降水量的样本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过大, 导致预报方程中反映的预报量与预报因子的关系以少数大降水量样本为主, 是造成小雨预报空报过大的原因。与模式降水预报的对比分析表明:概率回归降水等级预报效果好于模式直接降水预报, 模式降水空报较大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64.
研究了河北开滦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对不同配比CH4/CO2二元气体等温解吸特性,并用扩展Langmuir方程的推论计算了CH4/CO2二元气体各组分在吸附相中的浓度,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开滦矿区煤对CH4/CO2二元气体解吸过程中,中等变质程度煤(Ro=1.21%)对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力大于低变质程度煤(Ro=0.58%),且混合气体中CO2浓度越大,总吸附量越多。吸附相中CH4的相对浓度是逐渐降低的,CO2的相对浓度是逐渐升高的。开滦矿区中等变质程度煤相对于低变质程度煤,用CO2气体置换煤层中CH4,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压降CH4解吸率,注入CO2的量越多、相对浓度越高,其置换效果就越好,更适于往煤层注入CO2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965.
灌溉水利用效率随尺度变化规律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状况并揭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尺度变化规律,应用改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拟了漳河灌区三干渠灌域的水循环过程和作物产量。以子流域嵌套方式将研究区划分为9个尺度来计算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并分析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灌溉水分生产率受降雨、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较大,而且随尺度增大明显,其尺度关系可以近似应用幂函数描述,函数的形式和参数与分形思想接近。排水率在中等尺度上的数值最大,但随尺度变化不显著。因此,在一定精度条件下,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尺度转换模式可以尝试应用幂函数形式。漳河灌区在中等尺度上的节水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966.
文章根据国际通用数据库中关于社会经济指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权威数据,同时分析世界各主要经济集团、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过程.采用近40年来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指标,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划分成6种不同的国家型: 低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A)、低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A)、低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A)、高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B)、高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B)和高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B).研究时段上,ⅠB类国家极少出现,前5类分别对应于世界最贫困地区、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转型国家、富裕岛屿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富裕国家.数据分析表明,各国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有密切联系,各国家型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组合关系长期比较稳定.1970~2005年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不太明显,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国家,排放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人均低排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不明显; 国家型的主要变化过程是ⅠA转向ⅡA和ⅡB转向ⅢB,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了解这一变化过程,对认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及其历史过程,对理解各方的减排目标和策略,对我国在以后气候外交谈判的立场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67.
968.
控制灌溉对稻田CH4和N2O综合排放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控制灌溉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了观测,研究控制灌溉模式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对其温室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CH4排放通量明显低于淹水灌溉稻田,且主要集中在分蘖前期和中期,全生育期CH4排放量比淹水灌溉稻田减少73.2%~85.0%。控制灌溉稻田N2O排放通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大部分时间都要大于淹水灌溉稻田,稻季N2O排放量分别为106.65 mg/m2和96.40 mg/m2,控灌稻田较淹灌稻田增加了10.6%。控制灌溉稻田稻季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s)为726 kg/hm2,较淹水灌溉稻田减少了59.1%。控制灌溉模式能显著降低CH4和N2O综合排放的全球增温潜势。  相似文献   
969.
王新海 《地下水》2010,32(1):122-122,126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节水潜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企业的节水潜力,不只分析其重复利用率,更重要的要分析其排水率,从不同环节找到企业的节水潜力,根据用水工序制定节水措施,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0.
基于能源需求理论的全球CO2排放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能源消费是影响CO2排放的最主要因素, 本文以能源消费基本规律为基础, 按照人均累积CO2排放、人均CO2排放以及CO2排放强度三个重要指标, 系统分析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中国等典型国家CO2排放的历史轨迹, 全面预测了未来20年全球及中国CO2排放量。结果表明: 2030年中国CO2排放总量将为124亿吨, 人均排放约为8.5吨, CO2排放强度为356吨/百万美元, 与处于相同发展程度的美国(1994年)相比, 人均排放指标和排放强度指标均不到其一半水平。2020年和2030年, 中国的CO2排放强度与2007年比将分别降低46%和60%, 将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